美食·美说
话说沔阳三蒸
作者:石会文
故园我的老家沔阳(现仙桃市)历史上出了一些名人,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莫过于陈友谅及夫人黄凤道了。
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后与朱元璋血战鄱阳湖,中箭身亡。他本是一个文武全才,可惜性格暴烈,终归壮志未酬身先死,算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
陈友谅死后,人们对他是贬多褒少,也许是成王败寇的原故了。人们并不关心如何评论陈友谅的功过是非,他们感兴趣的是,陈友谅与沔阳老百姓最爱的一道菜有关,正是这道菜,让陈友谅及夫人深入民心,关于这道菜的故事也渊远流长。
那是陈友谅起兵攻元的时候,去攻打安微马鞍山采石矶,出征之前,陈友谅命令厨长设宴壮行,鼓舞三军。
智慧的陈夫人突发灵感,她以“征”、“蒸”谐音,想到了蒸菜,于是她亲自下厨,用米粉蒸了一些湖区的土特产,如蒸肉、蒸鱼、蒸茼耗螺丝,蒸萝卜、蒸藕、蒸豆角、蒸南瓜。这些蒸菜都是将士们从没吃过菜,感觉特别新鲜爽口,人人赞好,为出征大大提振了势气,那一战果然旗开得胜。
至那以后,蒸菜从军队逐渐流行民间,又逐渐流行于江汉平原乃自荆楚。人们给它取名沔阳三蒸,就是蒸肉、蒸鱼、蒸疏菜之意,好简洁明了、好接地气、好有乡情的名字。
我就是吃沔阳三蒸长大的,记得孩提年代,每到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就要吃蒸菜的,蒸菜是在一些重要场合才出场的。
沔阳人对沔阳三蒸情有独钟,那份乡味乡情无法割舍。特别是我们这些老沔阳人,几天不吃蒸菜,怪羡的,吃上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与快感。
记得百姓家里的蒸菜都是在饭上蒸的,一个木桶蒸笼,下面蒸饭,上面蒸菜,菜蒸好后夹出来分别用碗装好,等到上桌的时候,把装有蒸菜的碗倒扣到碟子上造型,然后在蒸菜上打茨,以保持蒸菜的湿润柔软。这茨是用葱花大蒜、芹菜、黑木耳等各种佐料熬成的糊汤,浇在蒸菜上确有画龙点晴的功效。吃上这热腾腾的鲜美蒸菜,真有点杜甫的“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的感觉。
说蒸菜好吃,其实蒸了菜的那层饭也是人们的最爱,吃这样的饭,那就是一个爽,可惜现在很难吃到了。
沔阳人对沔阳三蒸可算是爱到了骨子里,在家乡的4A景区梦里水乡居然建了一个大蒸笼,我们几个生活在武汉的老沔阳人,慕名专门去了一趟梦里水乡,目睹了这个大蒸笼,只见它直径约二十米,高十多米,蒸笼上还写着五个红色大字:天下第一蒸,俨然一个庞然大物。导游介绍,这个大蒸笼一次蒸出的蒸菜,可共千人同时用餐,难怪它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饶有兴趣地在大蒸笼前留了影,真想带回一份三蒸的乡情。
今年,在桃花盛开的三月,我回了一趟老家,一次邂逅,遇见了沔阳三蒸的第七代传承人李和鸣,此人五十岁左右,十分健谈,他向我介绍了沔阳三蒸的起源和发展,做法及特点,特别介绍了沔阳三蒸的营养保健作用,使我对沔阳三蒸有了更多更深更新地了解。
李先生向我介绍,沔阳三蒸是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方法,兼有清蒸、扣蒸等多种技法制成的三个系列菜肴,将滚、软、淡、润、鲜、香于一身。民间有“不上蒸笼不成席”的说法,足见沔阳三蒸在民间流行甚广。
是啊,这沔阳三蒸说它是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就是一个雅俗共偿的美味佳肴。
李先生特别向我强调,沔阳三蒸之所以逐渐受到现代人的亲徕,是因为它的营养性和健康性优于其他菜肴。沔阳三蒸体现了一个“蒸”字,蒸法较之其他制作技法,不仅做出的菜尤其鲜美,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菜肴的原汁原味,营养成分保持完好,也不会产生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比烧烤、油炸之类的作法更科学合理。李先生自豪地说,“我不是王婆卖瓜,在所有菜品中,沔阳三蒸是最鲜美、最营养、最健康、最科学的食品,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饮食理念和要求。诚感悠久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李先生越说越兴奋,似乎带着一种自豪的口气继续向我介绍,2010年,沔阳三蒸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在首届沔阳三蒸文化节上,家乡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沔阳三蒸之乡”称号。2018年,“中国菜”在河南正式发布,沔阳三蒸为“中国菜”之湖北十大经典名菜。2020年,《楚菜标准》正式发布,沔阳三蒸首批入选。
李先生如数家珍,有点眉飞色舞。我能理解,沔阳三蒸经历六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经过七代传人的艰辛硏制与光大,才使沔阳三蒸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不知饱含了他们多少心血和汗水,他能不动情吗?
《中国楚菜图志》
曾庆伟 主编
(由长江出版社出版)
当当网有售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荆楚味道》
曾庆伟 著
(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当网有售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进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旗舰店可直接购买)
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