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中国|古都洛阳何以“圈粉”年轻人
创始人
2024-07-15 12:02:24
0

“洛阳好像有1亿人!”每逢假日,当龙门石窟人潮如海时,在洛邑古城裙袂飞扬处,逢老君山顶摩肩接踵日,这句看似朴素实则夸张、轻声抱怨充满傲娇的话语,总会在呈现洛阳文旅火热场面的短视频中刷屏。

洛阳文旅“出圈”爆火,得益于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发展新理念,其背后是4000年历史文化名城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

当“十三朝古都”拥抱互联网思维,迭代创新、注重互动、用户至上等思维模式,转变为花样翻新、热情似火、服务周到的文旅实践,戳中了游客和网友的痒点,让洛阳之行成为无数人的殷切期许和浪漫之约。

洛邑古城夜景。资料照片

颠覆传统模式 创意迭出

洛阳究竟有多火?先围观几个洛阳文旅名场面。

“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顶吃泡面。”伴着节奏强烈的音乐,随口念着调侃话语,顺着金顶台阶漫步而下,短短6秒钟的视频,就收到了8000余万次浏览,并获得了270余万次点赞。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老君山,一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

“来一次洛邑古城,赴一场汉服之约。”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洛邑古城,上万名古装游人穿梭其中,裙裾飘飘、团扇遮面、笑靥嫣然,身着汉服的古装佳人或倚窗凝思,或凭栏望月,或驻足观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梦回隋唐。仅2024年春节假期,这里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

再看一组数据,2023年洛阳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2024年春节假期1113.53万人次,2024年五一假期683.87万人次,洛阳持续成为全国热门旅游城市。

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洛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龙门石窟、白云山、龙潭大峡谷、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等5A级景区分布其间,白马寺、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组成文化地标群落,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自然风光在河洛大地齐聚。

但过往一段时间,文旅名城的发展也曾陷入瓶颈期,历史遗存丰富但展示点位不足、吸引力不够,人们只知晓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洛阳旅游“老三样”;文旅业态停留在景区观光为主,尚未从“旅游城市”转化为“城市旅游”,传统旅游模式缺乏对年轻游客的吸引力;牡丹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效应凸显,旅游淡旺季分明,未充分发挥文旅资源富集优势。

以洛阳新兴景区洛邑古城为例,2017年,依托金元古城墙遗址、文峰塔而建的洛邑古城在老城区开园,但数年时间不温不火,甚至颇为冷清。如何活化利用历史资源,推动文旅出新出彩,既困扰洛阳,更困扰老城。

演员在洛阳表演《唐宫夜宴》。记者 李嘉南 摄

“互联网时代,文旅产业消费人群发生变化,游玩方式发生变化,营销方式发生变化,传统古城那种吃吃逛逛走一遍的同质化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说,围绕市场变化谋求突破,老城区的文旅发展思路从“资源为王”向“创意为王”转变,景区建设从“观赏游览”向“沉浸体验”转变,营销方式向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转变。

近年来,随着一些创意传统文化节目出圈出彩,老城区敏锐意识到文旅市场质变之中蕴藏的古城机遇。洛阳市统计发现,来洛游客中18至40岁的游客占70%,而汉服体验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至40岁的消费者占比超过60%。2022年起,洛邑古城“历史为轴,汉服为媒,沉浸体验”的文旅发展思路愈发清晰。

洛邑古城围绕“梦里隋唐,尽在洛邑”品牌定位,以颠覆性创意打造灯狮画桥、香罗幔天、隋唐集市等30处互动场景;以“汉服体验+洛邑古城”梦幻联动,打造实景剧本杀、实景情景剧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抓住深体验、夜经济、可重复三个卖点,让游客尤其是青年人群,从“看景人”变身“景中人”;坚持移动端优先、视频化呈现、交互性传播,构建营销新格局,2023年洛邑古城全网话题播放量突破25亿次。

颠覆想象的创意,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汉服潮涌洛阳城,2023年有超千万人次到洛邑古城感受汉服之美,洛邑古城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借助短视频引流 霸榜热搜

漫步洛邑古城,环顾四周,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七步一“侠客”,目之所及皆是盛世霓裳、民族韵味、文化风尚。

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至今,在洛邑古城周边1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营汉服的商家从68家增至800余家,店均月营收15万元以上。在妆造、跟拍、演艺等领域带动辖区1万余人就业,从业者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游客在“洛阳三彩陶艺村”游览。记者 李安 摄

老城区统计,到洛邑古城体验汉服之美的游客中,25至34岁的游客占41.3%,18至24岁的游客占16.3%。青年群体成为汉服体验消费的主力军。

透过洛邑古城文旅“爆火”窗口,洛阳新文旅“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特征格外鲜明,不仅历史文化景区在践行,自然山水景区同样适用,而且成为景区经营者的自觉行动。

2019年底,一场大雪降下,老君山银装素裹。山高天寒,玉树琼枝,北风凛冽,云海涛涛,阳光透过云海倾洒在海拔约2200米的三座金顶上,金碧辉煌,壮美秀丽。几位老君山员工随手拍下的金顶雪景上传网络后,短短半个月就达到了10亿次曝光量。

“老君山雪景太惊艳了”“玉树琼枝,人间至美”……网友热捧和海量传播,让老君山管理团队敏锐意识到短视频传播的“指数效应”,短视频赛道大有可为。

时年72岁的老君山文旅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植森,虽不是互联网新生代,也未从事过相关领域,却关注乌镇互联网大会,也是短视频平台的常客。管理团队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的想法,不仅得到他的认同,而且还要拿出“真金白银”换流量。

随即,老君山动员全体员工拍摄短视频,并给出奖励政策:单条视频播放量达到100万次,奖励1000元;每增加100万次播放量增加奖金1000元,单条视频奖金封顶10000元。随后,这一政策对游客同样适用。老君山景区由此创下了“一名员工3年拿100万元奖金”的“传说”。

老君山美景借短视频“出圈”,吸引的不仅是四方游客,还有摄影师、视频达人、网红博主。“专业选手”下场后,美轮美奂的视频、图片,再一次将老君山推成“顶流”,连“浮冰已清除,游客请放心来玩”的景区动态通告都挤上热搜榜。

2019年至2023年,仅在抖音平台上,定位老君山风景区的视频浏览量已超过140亿次,客流从76万人次增至450万人次,营收从1.8亿元增长到约10亿元。

基于对新文旅特征的把握,洛阳持续策划“穿汉服、游古都”活动,创新推出“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各大博物馆上线“博物馆奇妙夜”等沉浸式文旅产品,面向全网特别是年轻群体精准推介,使传统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国热门网红打卡城市。

从全城剧本杀带来“人在城中、又在剧中”的奇妙,到满城汉服小姐姐带来“三步一娘娘、五步一公主”的惊艳,再到“西游仙魔团”带来“捅了神仙窝”的奇观……洛阳新文旅频频出圈出彩,正是“抓住青年群体喜好,用颠覆性创意整合资源,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利用移动端营销引流”的生动注脚。

聚力年轻化消费 产业升级

有人说,洛阳汉服潮“既叫好、又叫座”的背后,是古都洛阳与青年一代的“双向奔赴”,源自于青年血脉里流淌的文化自信。

有人说,“名不见经传”的老君山火爆网络,从地方国有林场成为“顶流”山岳景区,背后是赶上了短视频传播的时代红利。

对于这些,洛阳的文旅工作者和景区经营者都不否认,但放眼洛阳全局,洛阳市文旅局局长李振刊认为,回看洛阳文旅“出圈”爆火,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理念背后,是4000年历史文化名城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迭代创新、注重互动、用户至上,加速助推文旅产业由“得资源者得天下”变为 “得人心者得天下”。

4000年文化名城如何拥抱互联网思维?洛阳文旅实践中的诸多细节耐人寻味。

“客有所呼,必有回响”。今年春节前夕,外地游客留言“想看洛阳冬天的牡丹”,洛阳竟连夜催花回应游客,“连武则天都没催开的牡丹冬季开花了”让无数网友破防。

“游客至上,你争我宠”。“老君山欠您一次旅行,有效期十年。”去年五一假期,在其他景区抓紧开门迎客的时候,老君山票务中心门前的醒目位置,却摆起了“歉意奶茶、旅行欠条领取处”的牌子。原来,老君山景区因预约满额,为景区门前上千名无票游客开具有效期10年的旅行欠条。这一举措赢得网友怒赞:“唯有真诚最无敌”“格局大了,路就宽了”。

“出奇制胜,给你惊喜”。今年1月中旬,在随潮流组织“金甲武士”高铁站迎客的同时,洛阳竟还开展了“公主回城,钻石相送”问答互动送钻石活动,一天就向游客赠送100颗钻石,直言“就是为了宠粉啊!”

“服务周到,精益求精”。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为迎接八方来客,洛阳各大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开启夜游模式;106家机关单位的3060个停车位限时免费开放;打造洛阳地铁牡丹专列,为乘客介绍市内各大牡丹观赏园和赏花路线;灵活应对女性如厕难题,一线管理员可根据如厕人员情况临时调整公厕为“女性专用”。

如今再赴洛阳,龙门石窟邀你夜游伊阙、隋唐洛阳城“响”起国风音乐季、古墓博物馆推出沉浸剧本杀……翻开洛阳旅游地图,一处处时尚感、年轻态、文化味的巧思设计,让游客沉浸其中,穿越古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4000年古城拥抱互联网思维,在山水景观、人文历史、吃住交通等“硬资源”支撑下,花样翻新、热情似火、服务周到的“软实力”,戳中了游客和网友的痒点,“来一次洛阳,穿一袭汉服,逛一座古都”成为无数人的殷切期许和浪漫之约。(记者 韩朝阳)

责编:刘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鸽... 鸽子汤,这道在中华美食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汤品,以其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鸽子肉本身富...
新民大街到底多热闹?看这些照片... 8月30日 “2025金秋消费季”启动仪式 暨全省便民生活市集活动 在📍新民大街启幕 活动期间 现...
【甘快看】这个初秋,哪个画面戳... 秋风带来清爽的气息陇原大地进入了最美的季节这里没有浓墨重彩的喧哗却以澄澈的天幕、未褪的绿意与初萌的金...
仓央嘉措,一个芬芳的灵魂。 布达拉宫脚下的格桑花 文字:郭文姝 诵读:茉清 来源:如心梅园 秋天来了。格桑花开了。这是生命力最旺...
“文化赋能 精准对接”陕西铜川... 8月28日,由陕西省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铜川研学游产品采购对接会在西安举行。来自陕西省文化和旅游...
马来西亚吉隆坡至中国敦煌国际旅... 8月29日晚,部分乘客与身着“飞天”服饰的迎宾人员合影。 8月29日晚,由马来西亚马印航空公司执飞...
水上运动、生态研学、星空露营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个暑期,各地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多元化场景,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 江苏苏...
天津:漫步海河畔 邂逅开放包容... 漫步海河畔,天津的魅力扑面而来。西式建筑与中式古建相映成趣,勾勒出中西合璧的城市轮廓;传统民俗与新潮...
沙县小吃变身“健康网红”!七夕... 你知道吗?沙县小吃不只是街边的便宜美食,现在居然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健康网红! 沙县小吃正在悄悄变脸...
这只“小兔子”,无数杭州人的奶...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 马上要开学啦!提起放学时光,不少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校门口小吃摊的热闹场景,...
提醒:带这些字眼的奶茶,尽量别... 近日,话题“带这些字眼的奶茶尽量别点”冲上热搜。 轻乳、厚乳、厚椰乳……奶茶里这些常见名词到底...
5分钟搞定香辣孜然豆皮,米饭杀... "妈!这盘菜怎么又空了?"儿子举着空盘子冲进厨房,我笑着擦了擦手——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光盘行动"了...
腐竹炒肉:家常菜里的平凡浪漫 在我家的美食宇宙里,腐竹炒肉绝对是颗闪耀的“家常菜之星”。这道菜,就像生活里那些不起眼却超温暖的小片...
原创 胃... 老话说 “十人九胃弱”,现在不管是年轻人熬夜吃外卖,还是中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总容易犯胃痛、烧心、没...
原创 常... 常州取名字大师谢咏推荐:常州著名的美食都有哪些特色 常州著名起名大师谢咏老师分享常州著名的美食都有哪...
@海口家长 开学在即,这份交通... 海口中小学校即将开学,道路交通将面临新学期通行压力,交通管理将由暑假平峰模式转入开学高峰模式。为保障...
原创 内... 前言 近日,一段发生在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的视频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一名大妈因游客拒绝缴纳5元“过路费”...
原创 瑞... 瑞士用隐形的秩序美驯服了旅人的心——从施皮茨小镇的晨雾到马特洪峰的肃穆,从First山的自由飞驰到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