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昆明旅游业一路高歌,2023年接待游客2.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4320亿元,并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这个成绩不仅在省内是龙头标杆,在国内远超相当一部分知名城市,如超成都(3700亿元)620亿元,超深圳(2381亿元)、长沙(2193.05亿元)、杭州(1800亿元)一倍左右。
甚至对比一些欧美旅游强国,昆明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粗算之下,旅游收入也超过了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意大利(接待游客1.3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60 亿美元)和阿联酋(519亿美元)。
旅游的本质,无非就是“让眼睛上天堂”。昆明的旅游业得势如此,背后生态风光功不可没。
1984年,北非阿尔及利亚10棵蓝花楹种子漂洋过海,在昆明萌芽破土。
40年过去,曾经专属墨西哥和南美洲一带的梦幻紫色,却成为昆明闪耀世界的专属代言。每年一度的蓝花楹盛事,让春城的热度持续霸屏。2024年“五一”假期,昆明共接待国内游客1175.63万人次,同比增长6.13%;累计实现国内旅游花费123.39亿元,同比增长8.14%。
昆明蓝花楹 崔永江 摄
从赏心悦目的行道树,到“赏花经济”背后的文旅赋值,与之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是一个城市的生态天然禀赋与绿色发展观。
去年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宁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作为省会城市,昆明提出“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在号称“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要在诸多条件优越的州市中脱颖而出,昆明的压力很大,但潜能无限。
天赋异禀春之城
昆明的“春城”一称,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但它的由来,当然离不开我们说的“四季如春”。实际上,这个名字的来头,文风源远。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也就是那位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杨慎,不合时局被贬云南,写下“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才成就了昆明“春城”的名号。
当然,这多亏在地理上,昆明拿到的一手“爽文剧本”。
昆明市中心接近北纬25°,而广州和南宁市中心接近北纬23°,纬度相近,为何昆明会比两广地区夏季凉爽?这是因为昆明位于云贵高原,海拔约2000米,高海拔抵消了低纬度效应。
昆明年均日照时间为2327.5小时,在中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而同处西南的成都只有1208.3小时,几乎只有昆明的一半。这也是昆明“花气袭人地气暖”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40年代,林徽因来到昆明,这里的气候曾勾起她对海外风光的回忆:“太阳非常明媚,有些地方很像意大利”。
然而若只以气候而论,意大利虽然阳光充足、降雨丰富,但冬季多雾寒冷,夏季闷湿炎热,相比之下,昆明冬天常常能有十几度的温度,几乎都是大晴天,夏天漫长的雨季带走炎炎热气,在气候方面似乎更讨喜一些。
每年秋冬之际,数以万计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迁徙数千里来到昆明,在壮阔如滇池、蜿蜒如盘龙江、袖珍如公园水潭的地方,惬意旅居,直到次年望春时节离去。“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这是昆明自然物候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
天赋异禀,手握秘籍,昆明正如走向光明顶前的张无忌,资源与发展理念的碰撞,正酝酿出无限可能。
中国的“维也纳”
如果要评选一座全世界最绿色的城市,那么一定非维也纳莫属。
这里除了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世界音乐之都,还有无垠的绿地,占整个城市面积的51%。在4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相当于昆明的50分之一),除了森林,还有900多个公园和花园,约800个城市农场,甚至连屋顶和墙壁都种满了植被……
2022年,昆明森林覆盖率达到52.62%,对比挤进全国前20名的西双版纳、迪庆和怒江,昆明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作为全省产业发展龙头,人口密度与城市规模的掣肘下,昆明暂时还不能以“量”取胜,却可以从“质”突围。
比如昆明奇花异草的领衔主角——滇山茶,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常年霸居王公贵苑、寺塔亭台的景观“C位”,徐霞客在《滇中花木记》开篇就道: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为最。1983年3月,滇山茶正式成为昆明市市花。
滇中名花造就了昆明无数雅致的胜景。
黑龙潭古梅被称为“昆明八景”之一,昙华寺昙花禅意幽深,翠湖的莲荷澄碧接天,圆通山的春樱一片红霞,郊野公园的桃花春风十里……
再到近年来人气高涨的捞鱼河万亩郁金香,海东湿地薰衣草,云南大学的银杏树,大观公园的三角梅……昆明人早已习惯四季花香。
漫步昆明街头,常常会觉得置身世界的另一个版图,这要从行道树说起。
每年春末时分,东风东路至国防路、翠湖沿线,高大挺拔的银桦树迎来花期,满树金灿,花束蜜汁满满可食,老昆明人叫它“糖刷子”。银桦树是昆明从澳大利亚引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风靡全城,昆明也一度因此有“银桦之城”的美名。
昆明银桦树迎来花期 图源云南网
西印度的黄槐、日本琉球的刺桐、北美的广玉兰、法国的梧桐……外来风物在昆明妙曼生姿,滇中名木也不甘示弱,山玉兰、云南樟、滇合欢、云南含笑等原生树种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造绿主流。
行道树的美如高楼揽月,城市公园便让这绿色触手可及。
比起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5000亩的规模,昆明似乎更愿意“化整为零”,仅去年一年间,昆明市就打造了500个“口袋公园”,目前全市公园、游园数量已超千个,即将跨入“千园之城”。公园中乔灌木与花草相映成趣,亲子与文化主题丰富娱乐性,对市民而言,走得进的绿就在眼前。
曾经有外地游客拍了一段北京路绿化带的视频,一人多高的枝头缀满碗口大的月季花,引得游客惊呼“这就是昆明!”
其实,常住昆明的人早已对连绵整个二环高架的月季、路边成片开放的虞美人、甚至春末夏初几乎遮天蔽日的樱花和蓝花楹习以为常。
近两年,昆明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周边以及交通沿线加强了绿化景观效果,人行天桥、立交桥、墙体立体也通过种植爬藤植物等方式进行绿化。
五月春城,当你和一栋缀满三角梅的高楼不期而遇,那便不妨假设自己身在中国的维也纳,闭眼静听花香中的音乐之声。
生物多样性之美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为昆明的高原风光添上渔歌唱晚的绚烂色彩。滇池面积330平方千米,是云南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沿岸湿地是城市绿野的延展。根据国土三调统计,昆明市现有湿地面积2563.01公顷,约合25平方千米,其中尤以环滇池一带湿地根据规模和观赏价值。
宝丰半岛湿地
从十多年前昆明启动生态修复工作后,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已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鸟类等物种种类大幅提升。在斗南湿地、捞鱼河湿地、星海半岛湿地、宝丰湿地等,观水杉落日,看白鹭翩飞,赏万亩花海,成为都市人群的“吸氧优选”。今年五一小长假,仅环滇湿地就吸附游客15.3万人次。
滇池水系也深深影响着昆明的水文风貌,追溯历史,昆明曾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亦得益于此。为了重现滇池流域之美,昆明制定印发《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成为“美丽河道”的通用性要求及措施。
滇池,还与一场世界级盛会结下缘分。
2021年金秋时节,滇池湖畔,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办。
作为东道主,昆明向全世界发出“春城之约”。当北方各地秋意正浓,昆明街头百组绿植“雕塑”的立体花坛,让整座城市绿意盎然。穿行在星罗棋布的湿地水道,慢跑在城市公园舒张有度的“绿肺”中央,在昆明植物园扶荔宫感受植物王国的神秘富饶……
这场大会,以昆明为坐标,绘出生物多样性的繁茂之美,让昆明的绿美走进全球视野。
与湖共生的昆明,让人联想起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昆明与日内瓦同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日内瓦全年一月最低气温-1℃,七月最高气温26℃,昆明温度在0—29℃之间,这样的气候让日内瓦鲜花不断,昆明四季如春。因此日内瓦被称作“花都”,昆明被称为“春城”。
日内瓦位于西欧最大的湖泊莱芒湖畔(又称日内瓦湖),与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为邻,境内罗纳河穿城而过,河湖交汇。而昆明的主体也是一湖四片,坐拥“高原明珠”滇池,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市旁有海,市内有湖,四周有山,被誉为“东方日内瓦”。
向绿而行,与绿共生。生态也给了昆明更强劲的生命力。
在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减少20万的大背景下,昆明常住人口增加8万人,也从另一个维度说明昆明的宜居所在。
现代文明不管以后会发展成哪一部科幻中的硬核世界,血肉之躯的人类终究还是要需要一份纯净的绿氧和自然诗意的寄托。
近日,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要求,重点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建设六条“黄金旅游线路”,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旅游兴市”众望之下,我们期待昆明绿色发展的答卷。
(来源:拥抱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