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技能中国 |关注技能中国
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如何为非洲赋能?
中非嘉宾:深化职业院校合作,搭建技能“汉语桥”
01
新闻导读
news
7月9日,第五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在广州举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人才培养分论坛上,中方嘉宾与来自南苏丹、布基纳法索、坦桑尼亚、纳米比亚、贝宁等非洲国家的嘉宾探讨了中非人才培养合作的新路径,并就未来如何加强双方教育交流合作建言献策。
推动联合共建职业院校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各方面的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们希望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希望邀请中方人员前来开展高级官员和公务员培训。”南苏丹琼莱州副州长阿通·尤克(Atong Kuol Manyang Juuk)表示,将推动在琼莱州与广州联合共建技术学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以促进南苏丹经济发展。
布基纳法索外交、地区合作与海外侨民部地方合作和信息经济司司长桑桑·坎布(Sansan Raphaël KAMBOU)也表示,非常希望能够寻求两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加强双方大学、中学和职业院校等合作,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化特色和该校非洲研究院的工作。据了解,2018年10月,“一带一路”非洲研究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旨在促进跨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各方共享资源、探索知识、传播技术、增进理解提供便利、高效的平台,目前该联盟共有44家中外成员机构。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介绍,该校将发挥金牌学院师资和品牌优势,与非洲相关国家在世界技能大赛方面开展合作,与非洲国家职业院校开展校际合作,同时为非洲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我们愿同非洲国家一道,进一步深化团结协作,促进职业教育领域合作蓬勃发展。”叶军峰表示。
“汉语热”在非洲持续升温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汉语热”在非洲持续升温,非洲各国汉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乌干达等多国已将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打造了符合国情的汉语教学大纲。
根据2023年提出的“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中方将继续同非方合作举办孔子学院,每年通过共建中文专业、提供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等形式培养1000名本土中文教师,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
分论坛上,广州五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研中心主任王琰皓介绍了汉语职业教育的独特作用。他介绍,通过“汉语+职业”这一学习模式,对于来华深造的非洲留学生来说,可以直接用中文学习中医、中餐等中国特色职业技能;对于中非工程建设的参与者来说,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与中方同事无障碍沟通。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主编:孙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