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河南浚县南大街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宅院里,今年43岁的蔺海军正在院子里制作豆腐脑,做豆腐脑是蔺海军家祖传的手艺,他是第29代传人,20多岁就跟着长辈学习这门手艺,这一做就是将近20年。
和市面上常见的豆腐脑不同的是,蔺师傅家的豆腐脑首先形状如花凝固程度低,另外入口筋道爽滑,鲜中透香,被周围的乡邻送了“无风十里香”的绰号。豆腐脑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一般南方偏爱甜味,而北方偏爱咸味,蔺师傅家做的就是以咸香为主的口味。
蔺师傅经营豆腐脑店的这座老房子,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据他说刚刚修整过,比房子历史更长的,就是他手中正在做的豆腐脑,据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在还被授予了老字号,每天慕名来吃的人络绎不绝。
蔺师傅家做的豆腐脑与众不同,他卖豆腐脑的时间更是耐人寻味,每天下午四点营业到晚上十点打烊,这听起来完全不像是卖豆腐脑的,因为在一般人印象里,豆腐脑是一碗早餐,怎么可能晚上卖?蔺师傅说这就是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在他们这座县城里,豆腐脑就是一碗小吃,顾客吃完还是要去吃饭的。
据蔺师傅介绍,做豆腐脑要经历浸泡、打浆、煮浆、点浆等多道工序,为了保持稳定的口感,黄豆选用本地产的笨大豆,浸泡的时间不低于24小时,打浆过滤之后就在这口锅里进行煮制。
豆腐脑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豆腐脑最先出来,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蔺师傅煮的豆浆大部分都做成了豆腐脑,也有一小部分豆花和豆浆。
煮好的豆浆,倒进一点卤水,在四五分钟之内就能变成花状的豆腐脑,蔺师傅说卤水的制作也比较复杂,取材于盐碱地的盐碱水,然后经历多道工序,放置一年后才能用来点豆腐脑。
盛到碗里的豆腐脑,加上由葱花、姜、蒜、辣椒、榨菜、香菜和秘制韭花酱等十几种材料配置成的辅料,就可以趁热吃了,吃的时候讲究一个“热”字,按当地人的说法,那就是要“烧着嘴、烫着牙”,才能吃出这种食物最美的味道。
除了祖传的豆腐脑,蔺师傅还做的有胡辣汤,这锅胡辣汤是他自创的,用牛骨和牛油熬汤,然后放豆筋、豆芯、豆皮、豆丝等四种豆制品,另外加上他用三十多种大料配制的秘料,喝起来也很过瘾,虽说没有豆腐脑名气大,可追随者也不少。
蔺师傅做胡辣汤,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做“两掺儿”,把豆腐脑和胡辣汤在一起吃,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吃法,豆腐脑五块钱一碗,“两掺儿”四块钱一碗,客人可以根据喜好自行选择,一般跑远路来吃的食客,都会挨个尝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