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六月的“童话边城”布尔津,绿枝婆娑、山花初放,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徜徉在小城街巷,寻找色彩明快的风景,觅得向往已久的打卡点。
自数千年前起,草原文化就在这里落地扎根。阿贡盖提草原上的草原石人,作为国内最集中的一处草原石人,于风云变幻中已屹立已久。
近年来,布尔津在这片草原上打造了文化园,在园区内的加工展示体验坊里,游客们可以和牧民们一起制作奶酪、学习绣品设计、制作手工艺品,用手去感受底蕴深厚的文化沉淀。
当草原文化开出盎然的花时,红色航运文化也绽放出了夺目光彩。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在布尔津设立码头,与下游俄方定期通航,进行商贸往来和民事交往。此后,小城繁荣渐露端倪。1960年前后,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布尔津和可可托海并肩作战,承担起了航运出口可可托海矿石为国还债的重任。
在中苏航运纪念馆里,往事以影像、资料、讲解等形式,呈现于人们面前。勤劳奋进、无私奉献的红色航运精神,成为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重重文化叠加,滋生了人们对于城市美学的理解,独树一帜的特色建筑文化油然而生。
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上的斑斓彩窗道不尽绵绵的城市记忆、七彩河畔的喀纳斯塔桥道不尽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禾木村中的百年老屋道不尽代代相传的古老传说……
小城在提升改造的过程中,当地着力于维护建筑风貌,体现文化元素,重塑文化肌理,让建筑成为文化的有效载体,城市的璀璨名片。
这里,对于那些心怀“诗与远方”的人们来说,有着极大吸引力。
“喜欢布尔津的环境和生活节奏。”旅行到此的广州姑娘徐清竹,停下了脚步,开了一家四合园民宿。民宿小院里有花、有草、有猫、也有“家”。夏天,她在小院大树下,煮一壶茶,摘几朵花,等待着游玩一天归来的游客,和他们一同分享关于旅行的故事。
在文化的助力下,布尔津的城市业态已经突破传统,有了特色酒店、民宿、咖啡馆、文创店等。这座小城,热气腾腾、朝气满满。
文化的延伸,是一项挖掘价值的长期工作。未来,布尔津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推进文化元素的序列展示,打造“慢生活”与“新时尚”,全面阐述“童话边城”的城市文化。
(文/黄鸟 胡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