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伴随进入“延长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补足期限”的最后一个月,各旅行社开始焦虑。
出境社需要补足140万的质保金,国内游和入境社是20万元,补缴质保金,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有很大的资金压力。旅游行业在逐步恢复当中,经历疫情三年,各企业都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启动业务,推动复工复产。
2024年对于旅行社发展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出入境正待恢复,国内游虽然火爆,但自由行的兴起使得旅行社也面临着转型升级。
质保金该不该交?如果交,怎么交?海南、山西、山东、河北、江西、陕西、青海、上海、浙江、安徽、北京、天津、湖南、甘肃等14省(市)开展的保证金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救命的质保金
此次质保金之所以又被关注,缘于疫情。
针对受疫情影响最巨的旅行社,2020年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通知规定,暂退范围为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
2022年,由于旅游业依然未恢复,文化和旅游部再次发文,表示享受暂退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可申请将暂退比例提高至100%,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
在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又做出了一年的延期约定,也就是说,现在所有旅行社都没有缴纳质保金,但2024年3月31日前就需要补交了。
一拖再拖的质保金,体现了上级机构对于旅行社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要看到质保金的必要性。
受三年疫情的影响,现大部分旅行社现金流并不充足,特别有多家分社的,需要补存质量保证金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现金,对企业来说负担较重。此外,虽然规定旅行社可以在主管机关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的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质量保证金,或者不低于相应质量保证金数额的银行担保。但现在银行难以评估旅行社经营风险故大部分银行不愿意为旅行社出具担保,旅行社只能向指定银行存入质量保证金。
也正因为如此,主管部门看到了大家的难处,文旅部已陆续批复同意海南、山西、山东、河北、江西、陕西、青海、上海、浙江、安徽、北京、天津、湖南、甘肃等14省(市)开展保证金试点工作。
质保金政策改革,实现用保险代替质保金,主要是为了减轻旅行社企业现金流压力。
据悉,试点省份的旅行社可以直接使用保险替代质保金现金。非试点省份的旅行社可以从存款、直接取得银行担保、凭保险保单取得银行担保方式中灵活选用一种方式交纳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