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良子(徐春良):遼師大中文系畢業,公務員退休,為朗讀者撰寫多篇詩歌、散文。以文為樂,愉悅自我。
說點酒事兒/ 良子原創
寫過《說喝茶》,有“損友”留言:“下一篇說喝酒”,這算是給我一個提示,於是有瞭說點酒事兒的想法。
(圖片來自網絡)
我十八歲正式喝酒,從偶尓喝到經常喝;從淺嘗輒止到酣暢淋漓;從三五小酌到滿桌賓朋;從情趣所在到應酬的無奈;從一“悶”情到一飲久離別……
我來說喝酒的事兒應該有發言權,其經歷和體會,那些可稱為酒友之人必有相似的境遇和同感。
咱不寫酒神,不寫酒聖,不寫酒仙;不寫那些酒後的壯舉和纏綿;不寫那些酒後傳世豪言和鬥酒詩百篇。
我隻寫些普通酒人的酒事兒。
初嘗“杯中物”
這酒有許多種俗稱雅號,“杯中物”是其中之一。
小時候見父親喝酒,不知其中滋味,隻覺得這可能是個好東西,不然來瞭客人要上酒,而且還有佐酒的菜肴。看著大男人們呲溜呷一口酒,夾口菜津津有味地享受著,也躍躍欲試,隻是大人們是不讓小孩子喝酒的。
(圖片來自網絡)
喝酒要的是端起酒杯時的那種感覺……
初嘗酒滋味,我已經下鄉當瞭知青。那時已年過十八歲,逢年過節可以正式在餐桌上喝一點。我的爸爸、叔叔還有兩個哥哥都喝酒,青年點也有哥們好酒,結果有機會就可以喝點,隻不過在經濟短缺年代,酒可是稀罕東西,隻能是有條件才可以喝上。那時候的酒也分好差,但絕無假酒。我當時所在的解放村有駐軍,部隊辦瞭個小酒廠,生產的可是純糧酒。有三厚兩薄關系的就可以去買酒。
一個大搪瓷茶缸倒進新買來的烈酒,放在火爐上燙熱,一口入喉,直辣的我呲牙咧嘴,眼淚都出來瞭,我和青年點點長曾經這樣“幹拉”過。開始是好奇,喝著喝著就有瞭莫名其妙的感覺,多少次後我好像有瞭飲者的樂趣,品到瞭酒的奧妙。其實那時喝酒機會很少,隻有在逢年過節、來人去客(qie)、請工幫忙、紅白喜事等特殊日子才有酒喝。我下鄉時多次給他人幫工,包括割柴火,背柴火、苫房子等,都可以有酒喝,有時傢裡來瞭表兄弟,又多瞭機會喝酒。其實下鄉兩年喝酒次數也不是很多,曾經讓同學勸醉過一次,但還沒到稀裡糊塗的程度。
人生初嘗濁酒,辣沖喉,熱胸口,別樣滋味在心頭。
(圖片為瑞雪提供)
喝酒與酒友
進城有瞭穩定工作,盡管收入不多,畢竟可以自主支配,加上多瞭交際,自然多瞭喝酒的機會。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這樣表述好像挺久遠,其實就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散裝和瓶裝啤酒較便宜,散白也不貴。優特品牌酒雖然物美價廉,但即使有錢也難買到。工資低就捂著口袋花錢,輕易不敢買酒喝。1979年我去北京出差,因為有差旅費補助,才出於好奇掏出五角錢喝瞭一瓶五星啤酒,自已都覺得有些奢侈。傢中有客人能喝瓶裝白酒已經很不錯瞭。那時候置辦酒席還真得備好銀兩。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們的生活不斷改善,喝酒才漸入佳境。
條件好瞭,講究也就多起來。我喜歡喝好酒,喜歡在優美宜人的環境下喝酒,喜歡和對撇子的人喝酒,可以熱鬧地喝,也可以安靜地喝,獨自飲酒的時候較少。
處高山之巔,閱江海波瀾,聽泉水叮咚,觀燈火闌珊,望草原寬闊,居幽靜宅院……一杯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怡然自得,何等妙哉!
江風拂岸坐樓臺,青山綠水入畫屏。把酒放眼自得意,杯杯飲得都是情。這是我一次江邊飲酒時胡謅出來的拙句,當時酒興正濃,還以為自己也鬥酒詩百篇瞭。
我喜歡和真朋友共飲。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得有道理,酒多義重,賭多情薄也總結得到位。多幾個知己的酒友,生活就多瞭熱鬧歡樂和情趣,但交酒友一定不要“酒蒙子”。
一路喝來,五十多年時間過去,多少喜樂哀愁、多少承諾誓言、多少爰恨情仇都在推杯換盞中隨風飄散。現在仍然可以隔三差五相約聚在一起同桌共飲的已屈指可數瞭。
幾度風雨幾春秋,忘憂君伴世上走。閱盡悲歡多少事,幾多酒盡幾多友。
(圖片由瑞雪提供)
勸酒與鬥酒
除特別情況外,我不會勸酒,必要的、禮節性的敬酒是必須的,而且我敬酒盡誠意,對方喝多少隨意,不會不依不饒地勸酒。我總覺得對方要是不情願,勸起來生硬;對方要是根本就不能喝或不勝酒力就強人所難;如果對方是個“飲者”你可能受到“反攻”,弄不好敗下陣來自取其辱。可有的人就特能勸酒,運用各種手段拉關系、套近乎、找由頭,搬弄出各種撩撥人心、令人難以拒絕的勸酒詞,如“感情深一口悶”、“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有勸酒詞就有擋酒詞,如“隻要感情有,什麼都是酒”、“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點行不行?”……善意的勸酒也挺好,酒桌上你方飲罷我登場,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彼此“唇槍舌箭”煞是熱鬧。我是扛不住勸的,一般來者不拒,但“限高”是條“紅線”,一般不會越過。有一年南方朋友來北方看雪,一行人去瞭桓仁,午間在雅河喝酒,吃完殺豬菜已下午兩點,五點半重開酒席。席間桓仁的兄弟們殷勤勸酒,我自恃酒量尚可,有敬必飲,喝瞭四個五女山小白,足有斤半,結果頭疼的似乎開裂。
有時喝得興致勃勃,就會有好事者出來挑戰,如有應戰者,就形成瞭“鬥酒”。
(圖片來自網絡)
我在酒桌上見過白酒一杯一口“悶”的(二兩或三兩的杯子);有喝啤酒一口氣吹瓶或計時的;有喝紮啤用大杯比速度的;有啤酒杯中放置一小杯白酒的,號稱“深水炸彈”。為瞭增加酒趣和顯示酒量可謂花樣百出。如果沒有對手就是一種表演,量高者孤獨求敗。
我覺得勸酒鬥酒都應把控一個度,切不可無度,否則適得其反,不僅會掃興,還會造成害人害己,背離瞭飲酒的初衷。
(圖片來自網絡)
醉態種種
一個人喝酒是個人行為,喝酒的人多瞭就是個社會行為。本來這喝酒應該是有合適理由的,可是現在隨處可見喝酒的,飯店酒館裡聚餐喝,招人登門居傢喝,野外郊遊喝……有理由沒理由都喝,有條件沒條件也喝。我不禁想問這社會到底是人們的壓力大呢?還是人們活得很輕松呢?有一點我敢肯定,看看喝酒的消費層次,這社會差距還是挺大的。
我也算常常混跡酒場,屢見酒人們喝醉酒以後的外在表現,醉過的都懂的,我也醉過無數次。我曾酒後騎自行車一路狂奔,一覺醒來不知怎麼騎回來的;曾參加慶生宴酒後“張冠李戴”地錯穿外衣;曾在大排檔上擼串喝酒,蹭瞭釬子的熱度,兩邊嘴角被燙傷,人稱“黑貓警長”……
我總結出的醉態有:悶、躁、狂、怪,伴有嘔吐和“斷片”。
悶 ,就是隨著喝酒由淺入深,由少到多,有醉酒者不聲不響 ,開啟昏睡模式。有時喝著喝著有人桌上睡瞭,有不穩當者鉆進桌子下邊,有晃晃悠悠打瞌睡翻瞭座椅。我曾與一老兄喝酒,開始還能嘮嘮嗑,後來就我一個人說,他隻是點頭yes搖頭no,再後來就一聲不響瞭,這給我氣的也沒電瞭。
躁 ,就是有人喝多瞭不安穩。或比比劃劃說笑,或東拉西扯說起話來沒完,或撩撥他人起哄。我曾遭遇喝高者往別人耳朵裡吹氣,還要抱著你的肩膀嘮嗑,更有甚者咬你一口腮幫子。有人躁動的浪起來瞭,有唱歌的、跳舞的、朗誦名人詩詞的、還可能自己驢唇不對馬嘴的作詩一首……
狂,就是酒壯慫人膽,酒前酒後判若兩人。吹牛皮說大話,目空他人,一言不和輕則摔杯砸盤子,或口出臟話罵人,嚴重時動起手來也常有發生。我見過兩位中年男人喝空瞭二十多個龍山泉大綠棒,桌上一盤中殘留幾粒油炸花生米,一盤尖椒幹豆腐、一盤土豆絲也所剩無幾,隻聽哥倆吹牛皮,一位說道:“哪天哥哥到我們縣裡,滿縣城飯店你隨便點。”另一位說:“這點酒不算事,一會咱們再叫一提。”
我年輕氣盛時也張狂,常在酒桌上懟人,甚至惡言相向,鬧得不愉快。
怪,有人酒後行事怪異,讓人匪夷所思,最經典的就是醉瞭躺馬路上,並讓汽車從身上壓過去,但一聽說消防車來瞭就立刻爬起來,不知是真醉還是假醉。有人喜歡在馬路上指揮車輛,就像交警一樣比劃著,嘴裡還念念有詞,其它的怪現象就不一一列舉瞭,以防有酒人對號入座。
以上幾種表現都可能同時伴有嘔吐、“斷片”現象的出現。
“斷片”是因為酒精導致記憶的部分缺失,有醉酒者醒酒後記不清楚喝酒當時的人和事,包括自己的言行,當時可以是清楚明白的。
那年我傢老房子賣給瞭村裡人,寫買賣文書那天,我下班回傢就驚呆瞭。喝酒後執筆的先生溜走瞭,買方大叔趴在炕上,頭搭在炕沿邊吐瞭,老爸喋喋不休嘴角起瞭白沫,另一個證人就跑去門前的馬路躺下覺覺瞭。
我和青年點多年末見的幾位聚會,見面時說和我親近的那位哥們,多喝點以後,突然打瞭我一巴掌,說我牛B,真是讓我一頭霧水。
我傢殺豬,二哥請瞭兩位要好的工友到傢喝酒吃殺豬大菜,結果這兩位喝高瞭,然後去瞭門前小河冰面上嘔吐。第二天鄰居大嬸問:“你們給我傢狗吃瞭啥?那狗走起來哩溜歪斜的,像踩瞭棉花。”經查現場發現嘔吐物不見瞭,一定是狗吃瞭以後醉瞭,真的是三人喝酒醉瞭四個。
咱就一普通人,喝酒圖個熱鬧和樂趣,根本就沒有“乾坤大”、“日月長 ”的感覺,即使沒有杜康,也能自解煩憂,醉過瞭也就罷瞭。到瞭如今這歲數,再敬歲月一杯,敬往事一杯,此心安處是酒鄉,過去的已過去,不堪回首。
(圖片由瑞雪提供) 自釀美酒
自釀美酒
我傢“女領導“滴酒不沾,因為我喝酒,她偏偏喜歡上瞭自己造酒。以前曾用優質純糧白酒泡制山葡萄、軟棗子等,因為她做的幹凈精致,配比合理,酒的味道可口,高度白酒與浸出的果汁融合,冰糖與果香渾然天成。我樂於和酒友分享,常於聚飲時帶上。因為可口,有兄弟貪杯,不知後勁挺大,有人酒後醉的深沉,但睡醒之後並無難受的感覺。
近期,我傢這位“造酒師”更是樂此不疲,從網上學習自釀米酒,壇壇罐罐弄回來許多,又購買糯米、蝶豆花、桑椹、火龍果、桂花、石榴、刺五加籽、枸杞等原材料。用糯米搭配著輔料蒸熟,然後經一定時間發酵,清澈香甜的米酒就成瞭。她還購買瞭專門用來泡制各種材料的“谷養原糧酒”,壇子裡裝上葡萄、桑椹、石榴籽等材料,用這種酒泡一段時間,制成各種口味的酒,既保留白酒的特色,又增添瞭果香花香。
她很講究,裝酒的瓶子都是磨砂玻璃瓶,看著就有檔次。這樣一來,我又多瞭一分口福,這酒喝得色味俱佳。
有些酒事兒不便與人分享,飲酒之人有共性也有個性。
真正的高手是飲而不醉,多而不濫,有酒興而不亂性。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莫不如溫酒一盞,跟影子說說世態炎涼。
聲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聯網有關法規制度,履行相關義務,作品均為騰訊官方審核通過後發佈。
2、正式發佈的原創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責自負的原則,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觀點和立場。
3、對於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視、攻擊謾罵等易使本平臺被違規處理的文後留言,印象本溪不會進行精選。
4、作品在使用來自網絡的圖文素材時,感謝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歡迎原作者第一時間告知,本平臺將及時予以刪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懷平臺,隻關註本溪的人文歷史等方面話題,無商業用途。
編輯: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談老百姓感興趣的傢鄉話題
感謝您的閱讀、轉發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