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西北孩子,從小對土豆有著特殊的情感,一方面是源於上一輩人口中饑荒年代的“土豆救命事跡”,另一方面是出於對土豆的喜愛。
因為傢鄉盛產土豆,以前常被外鄉人戲稱“洋芋疙瘩”,小時候聽見這個詞,因為感覺不被尊重而常常惱怒,長大後,等我瞭解瞭土豆背後的故事,再聽到這樣的稱呼,卻覺得無比驕傲,我腳下的這片土地,能孕育出如此美味且多用途的食材,還能讓這樣的食材進入南北不同的傢庭,甚至是出口國外,這該是多麼幸運而自豪的一件事。
學會做飯以後,每每去市場買菜,看見土豆,就覺得親切無比,像極瞭傢鄉來的老朋友,我熟悉它的生長習性,它熟知我的腸胃。
這個時候,總會忍不住買上兩個,天熱時一道酸辣土豆絲,天冷時一碗土豆面,胃裡心裡都舒適瞭。
後來,有瞭孩子,發現孩子和我一樣愛吃土豆,土豆絲,薯條,土豆餅,土豆面,土豆粉,無論是土豆做成什麼樣子,她都會“吸溜”上大半碗,當娘的不禁感慨,“洋芋疙瘩”媽生的孩子,果然也是個小“洋芋疙瘩”。
為瞭讓孩子多瞭解更多關於土豆的知識,當媽的費盡心思搜羅,終於找到瞭一本有趣的書籍,長谷川義史繪制的食育繪本——《土豆!土豆!》,果斷入手,拿到手之後,不僅孩子喜歡,當媽的也看的晶晶有味。
在《土豆!土豆!》這本繪本中,繪本大師長谷川義史,巧妙地將冒險與食物話題相結合,通過描述土豆一傢“驚心動魄”的歷險故事,用這個故事,啟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孩子感受親情溫暖,同時也讓孩子們真正地愛上食物,愛上吃飯。
首先要說的,當然是插畫呀。
對於3歲的小孩子來說,因為看不懂文字,所以繪本的文字多少並不重要,但插圖精美與否,卻是相當關鍵的。
《土豆!土豆!》的插圖就很不錯,無論是顏色還是畫面,都考慮到瞭孩子的審美,因為這本書的主角是土豆,所以繪本的主色調也是“土色”和黃色,中間穿插的一些人與物的顏色也較為柔和,沒有太紮眼的色調,對孩子的眼睛比較友好,不會對孩子的視覺形成強烈的沖擊感。
在圖片的設置上,這本書的插畫非常生動,每一張圖片都充滿故事性與趣味性,每一個小“主角”都有表情,或開心,或傷心,或驚訝,或呆萌,或親切,或和藹,生動且有趣,不用我講故事,單看插畫,孩子就被逗得哈哈大笑。
除瞭插畫,再來說說故事情節。
在《土豆!土豆!》這本書裡,作者以土豆一傢為主角,以它們從食材變成食物為主線,為孩子們“上演”瞭一場悲喜交加的情景劇。
故事開始,土蛋蛋一傢和它的親戚們翻山越嶺來到瞭城市的菜點,然後一傢人又被迫分離,土蛋蛋看著傢人一個個離開,它“撕心裂肺”告別與囑托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未知的命運所擔憂,直到有一天,它被一位傢長帶回瞭傢,在被做成美食的過程中,它悄悄地思念起瞭自己的親人。當它以為這是一場永別的時候,卻又神奇的在幼兒園的餐桌上相聚,讓孩子哭笑不得。
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變化並不明顯,她從頭樂到尾,但我在讀到土蛋蛋和傢人分別的畫面時,卻莫名的傷感,直到最後的結尾,當看到大傢都出現在同一幅畫面裡,又莫名的感動,不禁感慨,作者真是細膩呀,給瞭孩子如此溫暖的結局。
我問姑娘:
如果有一天,你和媽媽分開瞭怎麼辦?
姑娘說:
我會去找媽媽。
我說,
那你找不到媽媽怎麼辦?
姑娘說,
那媽媽你來找我。
在成人的視角裡,有些分別是沒有結局的,但在孩子的視角裡,每一場分別都會團聚。
不忍戳破現實,我便對姑娘說,你是媽媽的寶貝,媽媽怎麼舍得和你分開,當然會永遠陪著你呀。
除瞭溫暖的故事情節,這本書還有一個點很吸引孩子,那就是土豆美食。
土豆,是全世界小朋友的啟蒙蔬菜,從嬰兒的第一口輔食,到餐桌上各種各樣由土豆做成的美味食物,都使土豆成為餐桌上的座上客。
生活中,我見過很多孩子挑食,有不吃綠菜的,有不吃米飯的,有不吃面條的,但我幾乎沒見過,有人不吃土豆,足以證明,土豆在餐桌上的地位。
《土豆!土豆!》裡,作者讓土豆一傢以食材的方式分別,以食物的方式團聚,看似在講故事,其實也是在講土豆變成美食的過程。
從地裡到菜市場裡,從菜市場到廚房,從廚房到餐桌,讓孩子愛上美食的同時,也瞭解瞭美食制作的過程。
在菜市場裡,土豆是食材,在餐桌上,土豆又搖身一變,變成瞭各種美味的美食——炸薯餅、炸薯角、土豆沙拉、土豆丸子……
開始讀書的時候,孩子把它當成瞭故事來讀,讀到最後,孩子把它當成瞭“食譜”。
“媽媽,我也要吃土豆沙拉”
“媽媽,我呀要吃土豆丸子”
“媽媽,我也要吃炸薯餅”
……
當媽的隻能一一應下,周末幫她一一實現。
當然,這本繪本除瞭精美的插畫和豐富的內容,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它文末附帶魔性音樂.
“牛肉土豆,奶油土豆,煮一鍋土豆,小朋友都好喜歡。……”
我娃每天睡前聽,睡起來聽,我也成功被洗腦,現在腦子裡全是土豆,哈哈哈。
總體來說,《土豆!土豆!》是一本很不錯的繪本,不僅溫暖而且有趣,還能讓孩子愛上吃飯,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豐富瞭孩子的視角。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這樣一本有趣的食育繪本,快陪孩子讀起來吧,會快樂到停不下來。
小科普:
剛開始土豆的花作為宮廷貴夫人頭上的插花使用。但到瞭11世紀至12世紀,上等耕地用完,土地提供的糧食不能支撐人口的發展,就會爆發饑荒。土豆漸漸登上老百姓的餐桌,成為老百姓的救命糧。
土豆廉價、豐產、易取得、營養豐富,所以這些特點就和原來以小麥為主的結構形成很大補充和支撐。與此同時,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土豆傳到瞭中國。
土豆在世界上轉瞭一圈,所到之處,都對各個地方國傢的形成、國傢的穩定及文明的支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上一篇:冷冷冷~吃嘉定古法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