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速凍”模式,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羊肉,不僅能溫暖身心,更能感受到獨特的入冬儀式感。而嘉定本土的古法羊肉,更堪稱一絕。
“古法羊肉有三種,白切羊肉、紅燒羊肉和白湯羊肉,口感各有千秋。”嘉定宏泰園大廚陸明介紹,“要燒出古法羊肉的特色,就得用古老的烹飪方式。”
土灶頭的灶膛裡火苗飛舞,灶上的木桶裡蒸騰起滾滾熱浪,白煙裹挾著羊肉香味彌漫開來。在嘉定宏泰園飯莊的後廚,大廚陸明正在為烹飪古法羊肉忙活著。
“宰殺的是園內吃著葡萄長大的山羊,選用羊前腿肉,先焯水、冷卻,再回鍋吊燒。”陸明一邊向小嘉講述,一邊展示木桶吊燒的獨特方式——燒制羊肉的大木桶有半米高,一根竹竿橫在桶口,竹竿中間系著一根繩,繩上綁著一塊大石頭,石頭底下壓著一整塊羊前腿肉。
“這個木桶是用香杉木制成的,用它燒羊肉可以將木香與肉香完美結合,燒出的羊肉沒有膻味,甚至有淡淡的柴木香,口感更佳。這個肉必須皮朝下放,防止羊肉粘鍋糊底。石頭壓住肉,可以讓肉完全浸在湯裡,保證受熱均勻。”陸明解釋著一系列操作的緣由。
一鍋熱氣羊肉,要在木桶上足足燉煮三個小時,待到底湯熬成乳白、肉質松軟滑嫩,將肉撈出後立即趁熱拆骨。找出大骨頭,一擰一掰一拽,骨肉就實現瞭分離。“雖然很燙手,但隻有現在才容易拆,放冷後很難扯動。”陸明說。
拆骨後的羊肉,需要放在冰箱裡冷藏兩個小時。拿出後,在嫻熟的刀法下切成薄厚均勻、肥瘦相間的肉片,再用生抽、麻油、蔥花調制蘸料,便大功告成瞭。夾一片羊肉,蘸一下料,送入口中,綿軟緊實,說不上入口即化但也算酥嫩。
而紅燒羊肉,則非常註重配料和下鍋的順序。仍然是土灶頭,搭配一口大鐵鍋。將羊肉切成見方的大塊,焯水後撈出。熱鍋中倒入菜油,放入蔥薑蒜、紅棗、冰糖、香葉爆炒,再倒入羊肉,加料酒、老抽、生抽和糖色繼續翻炒,加水大火燒開,再切小火慢燉兩個小時,最後撒上嘉定本地的白蒜苗作青頭,大火收汁,便可出鍋
“這個糖色是我們用白糖一點點熬出來的,這樣炒出的羊肉不僅色澤鮮亮,口味也更好。”陸明介紹,“如果燒白湯羊肉,工序基本一致,但不放醬油,可以加入紅蘿卜等食材一起燉煮,吃起來更加爽口。”
滿滿一盤紅燒羊肉,紅潤油亮,輕輕嚼著,松軟的羊肉又微微滋出一點湯汁,味道咸甜適中,濃鬱香醇,肉香充斥著味蕾,吃著吃著便微微冒汗,冬日的冷寂早已被拋之腦後。
通訊員:黃柳
編輯: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