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髻山上楓林紅,山坡瓜棚佛手香。初冬好時節,韶關新豐除瞭可以感受浪漫“楓”情,還有大量特色美食可供品嘗、盡享新豐味。其中,筋道爽口的佛手瓜面就是當地百姓十分喜歡的主食之一,也是傢喻戶曉的農特產品伴手禮。

記者走進新豐縣豐江食品有限公司的面條生產車間,看到佛手瓜汁與面粉的碰撞融合,十分誘人,用佛手瓜汁攪拌過的面粉呈淺綠色,加工出來的面條也帶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和面、擠壓、熟化、烘幹……車間裡機器轟鳴,整潔有序,各個環節緊密配合,一氣呵成,一根根粗細均勻的佛手瓜面條正從機器設備中生產出來。

生產線工作人員鄒文傢告訴記者:“我們的佛手瓜是從黃磜鎮直接運過來的,清洗幹凈之後就把它切成片,磨成漿,跟面粉通過一定的比例和在一起,所以面的顏色比較有綠油油的感覺。從佛手瓜磨成漿開始,到成品面餅制作完成,需時兩個半鐘左右。看著從佛手瓜到面粉加在一起,經過一系列的加工之後,就做成瞭面條,我感覺很有成就感。佛手瓜面跟其他面的口感、味道,還有那種爽滑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比較香,吃上去比較有彈性,還有比較爽口。”

據瞭解,佛手瓜是新豐縣的蔬菜拳頭產品之一,也是中國國傢地理標志產品。2023年,新豐佛手瓜種植面積約3000畝,年產量1.2萬噸,年產值1920萬元。佛手瓜作為佛手瓜面條的主要原材料,使用量非常可觀。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平均每月采購的佛手瓜大約是100噸,精深加工的方式不僅極大地增加瞭農產品的銷量,還可以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助農增收促振興。

新豐縣豐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鴻彬介紹道:“佛手瓜不耐長途運輸和保存,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做成便於攜帶的面條米粉產品,這方面我們也有跟外地高等院校食品工業方面的老師教授合作,來研發我們的佛手瓜產品。現在一期投入生產的佛手瓜面條跟佛手瓜米粉的生產線,8個小時的產量是8噸面條和10噸米粉,一年可以產生8500萬元的產值。”

目前豐江食品生產車間面積大約5000平方米,系列特色農產加工品有客傢米粉、佛手瓜米粉、麥芯面和佛手瓜面,負責人介紹道,接下來會擴大產能,增加生產線,更加註重消費者體驗、產品研發和品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陳鴻彬表示:“我們會加大研發力度,開發更多的產品,可能以後會往預制菜這一方面去發展。把新豐特色的一些美食做成預制菜包,跟公司的米粉、面條做在一起,做成一種特色的產品來推廣到市場,產品的種類,產品的產能、質量都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更新。”
農產品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精深加工的身影無處不在,隨著一傢傢加工企業實現產銷兩旺,新豐一批批特色農產品在延鏈拓鏈強鏈的助力下,將迸發出蓬勃活力,走出山城,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縣鎮村高質量發展註入更加強勁的動能。
文、圖 | 記者 歐陽志強 通訊員 徐俊佳 羅林濤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李澤宇
校對 | 彭繼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