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風味星球
極物君語:
你喜歡吃餃子嗎?
來源:風味星球(ID:fengweixingqiu)
作者:梅姍姍
兩周驟降10度的氣溫,雞皮疙瘩如雨後春筍般破皮而出。
騎著摩拜路過蓮湖公園那條街,連毛孔都叫囂著“來口熱乎的”。正好路過馬二,一看人難得的不多。走進去,脫口就是“3兩酸湯餃子”。
圖 | 從西安出發 ©
馬二長得跟以前不一樣瞭。寬敞明亮瞭不少,還獨立出瞭操作間。以前隻有馬二一個人做活,現在多瞭不少幫手,價格則是又漲瞭5塊。前陣子裝修前跑來吃瞭一頓,餃子皮又厚又沒煮到位,看著門口排成那樣的遊客,差點發誓再也不來瞭。
但天一冷,還是想這一口。畢竟吃瞭幾十年,餃子上桌,光那層紅艷的油潑辣子就讓人食欲大發。勺子攪和一下,辣油咕溜蘸滿餃子皮,腎上腺激素就開始飆數瞭。
圖 | 是西安 ©
第一口永遠是湯。酸辣鮮燙的熱流從舌苔順著喉嚨頭沖下,你能精準的感受身體的每個器官是怎麼激活的。如果當年生物課都使用這麼個體感法,說不準今天自己都可以成為個飲食生物學傢。
兩口湯下肚後自然就是餃子瞭。馬二隻有一個餡兒,韭黃牛肉,幾十年都成瞭舌頭記憶瞭,口味如何一吃便知。
圖 | 西安出發 ©
今兒的韭黃夠嫩,夠新鮮,牙尖下去,那種低調的甜沖勁兒配著牛肉混著牛油的湯汁,舒坦!皮子也厚薄合適 ,是熟悉的味兒。“這樣才對嘛”,一邊吃一邊默默地想,“這才是西安人的味道”。
呼哧呼哧的喝湯吃餃子,熱能從胃聚集到皮膚。額角眉心背頭開始微微發汗,嘴卻一刻都停不下來。到後來,勺子都不解決問題瞭,直接端起碗,像開瞭水龍頭一樣把湯往胃裡灌,最後舔一圈唇邊紅辣的油,放碗完事。
圖 | 搜狐 ©
熱乎乎的走出去,大風小雨都不怕。
西安大大小小約有400多傢酸湯餃子館。
在任何街巷,轉角就能看見兩三傢,很少有大門面,小的隻有一扇門的寬度,甚至有的招牌都是老板隨便找個白泡沫盒寫的。熱氣是他們最好的吆喝,在馬路邊架起個鍋,燒開瞭煮餃子,看著白色蒸汽在馬路邊升騰,就知道有餃子吃瞭。
圖 | 新浪博客 ©
不像東北講究餃子餡要怎麼“灌湯”,酸菜要如何,肉要幾分肥幾分瘦。西安的酸湯餃子,衡量的絕對標準是酸湯。
傢裡也會做酸湯,但很少做出店裡的味兒。餃子店老板每天早上5點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熬醋。陳醋裡加上八角茴香丁香紅糖,用水調勻濃薄,比例每傢各不相同。要說秘密,這就是每傢最核心的秘密。
圖 | 是西安 ©
當然還有就是做油潑辣子。關中平原盛產辣椒,雖說吃辣的名氣比不上隔壁的四川,但做辣子還是有自己一套的。做出來的油潑辣子夠不夠香,關系到白天沖酸湯時能招來多少食客。
酸湯配餃子的吃法最早來自於本地回民,所以餃子餡基本以牛羊肉為主。
圖 | 新浪博客 ©
馬二這種隻賣一種餡兒的還是少數,一般店傢至少4~5個餡兒,大蔥牛羊肉,蘿卜牛羊肉,芹菜牛羊肉和韭菜牛羊肉,倘若混在一碗酸湯裡,就是“雜拌”。
一筷子下去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餡兒 ,但那才是驚喜。餃皮自然是自己和面搟瞭,而且要略厚,才能在湯裡保證韌勁和口感不化散開來。買餃皮?在西安那是要被笑話的。
圖 | 是西安 ©
每碗酸湯都是“沖”出來的。每當餃子開鍋,一個個撲騰在翻滾的大鍋水面裡,老板娘就會利索的在碗裡放上蝦皮,紫菜,香菜末,韭菜末,熟芝麻,牛油,醬油和自己熬的辣子和醋——這一系列混搭的食材,看似全無章法,卻在最後一大勺餃子湯沖完後,渾然一體,香氣頓時在眼前四散。
無論你是路人還是熟客,即便完全不餓,也會被這一氣呵成的氣場鎮住。隻待香氣鉆入鼻尖,便再也走不動路瞭。
圖 | 一米便當 ©
碳水加熱湯似乎有一種溫暖又充實魔法,尤其在降溫的日子。
餃皮表面的支鏈淀粉在熱水的沐浴下舒展,入口時產生一層綿軟微甜的糊狀溫柔。內在卻仍是紮實韌勁。
咀嚼之間,唾液在口中生成,止不住的向大腦釋放“好吃”“再來”的信號。隨後唾液淀粉酶將碳水分解,一口熱湯沖入,滑入五臟六腑中。口腔被重新滋潤不說,唇舌間剎那的咸鮮也讓滿足感增添幾分。
圖 | 搜狐 ©
不論是清水煮,還是酸湯,餃子,總像一艘小船,托起溫暖與希望。
你喜歡吃什麼餃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