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業績韌性強,行業周期屬性弱化
從業績表現來看,白酒雖然處於景氣度承壓階段,但報表端表現依舊韌性十足。
板塊整體前三季度收入增速維持在14%-19%,利潤增速更加穩定,位於17%-20%區間,與過去兩年表現基本持平;從白酒市場板塊表現來看,蘇徽酒>高端酒>次高端酒>其他酒企。
2、酒企分化持續加大
分化持續加大是今年白酒企業的重要特點,從庫存、批價、任務進度等多個角度來看,高端及區域龍頭酒企表現相對較好,次高端酒企有所承壓;其次,次高端內部也出現分化,這一結果體現瞭酒企在弱景氣度下的競爭優勢有較大差別。
庫存:高端酒整體基本穩定,區域酒有小幅加量,次高端酒分化明顯。
批價:名酒批價集體承壓,但下降多少存在較大差異,茅臺1935跌幅最大,但整箱飛天茅臺仍實現近百元上漲。
任務目標及完成情況:從Q4任務測算及回款進度來看,頭部企業均能較大概率地完成全年目標。
3、消費場景:宴席強VS商務弱
消費場景方面,宴席火爆與商務偏弱是今年出現的最明顯特征,帶動整個白酒消費結構出現短暫下移。
宴席:從需求端來看,放開之後第一年人員流動大幅增加,鐵路客運量顯示同比去年翻倍式增加,3月開始較2019年呈現加速增長,帶來瞭大量以婚宴為主的需求回補;從供給側來看,酒企紛紛加入宴席戰,提供瞭大量C端活動刺激宴席消費。
商務活動:考慮到經濟活動復蘇動能較弱,全年商務活動表現一般,相對應的次高端白酒需求受到一定影響。從產品來看,300-800元各細分價格帶商務代表產品均出現瞭一定程度的批價走弱,較年初下跌幅度在0-50元不等。
4、C端觸達:費用投放傾斜明顯
近年來,白酒市場經歷瞭“強B→B/C共建→C端發力”的快速衍化,尤其2023年,不少酒企費用投放明顯向C端傾斜——節慶期間安徽市場渠道端普遍反饋酒企政策力度與往年基本一致,甚至有所下滑;而C端費用則顯著增加,“掃碼紅包、開瓶獎勵、抽獎活動”幾乎成為頭部酒企的標配。
當下,企業各類C端觸達方式層出不窮,包括平臺直購(i茅臺)、體驗服務(郎酒莊園)、會員制(馥鬱薈)、消費者返利(國窖掃碼紅包)等。我們認為,C端建設是白酒發展的重要方向,但觸達形式又區別較大,不同酒企應該遵循自身發展階段和優劣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建設方向,而非盲目跟隨當年的“市場潮流”。
5、數智化建設:價盤管控、竄貨管控、費用率降低
作用:數字化建設成為酒企管理改革的重要切入點,運用“五碼關聯”等技術,能夠在有效掌控終端用戶畫像的同時,實現對竄貨的實時跟蹤,最終達成產品價盤的穩定與渠道鏈條的價值再分配。
對行業的影響:從行業整體來看,各傢酒企均在數智化方面有較大投入,結果顯示,行業管理費用率取得瞭持續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較去年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左右。
6、上半年提價潮與茅臺提價
上半年提價潮:今年上半年(尤其是1-4月),白酒企業出現瞭一輪小規模提價潮,本輪提價一方面是春節旺季的回應,同時也是2021年提價潮的延續。但伴隨節後整體動銷的快速走弱,提價潮也迅速轉冷,僅迎駕、汾酒等強動銷酒企得以提價。
下半年茅臺提價及其影響:茅臺提價20%帶來瞭一小波“跟提”酒企,包括瀘州老窖、雙溝都在茅臺之後進行瞭提價動作。復盤歷史來看,茅臺提價通常會帶來一輪行業整體提價,但結合當前行業弱復蘇背景與茅臺倒V型批價走勢來看,本輪提價更多是對超高端白酒需求的市場化反應,對於其他酒企的溢出作用尚不明確;同時也必須認識到,茅臺提價再次打開瞭白酒價格天花板,其他酒企在行業景氣度向上的時候,將會更加容易實現加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