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一直是國人一日三頓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餐。最傳統的大餅、油條、包子等一直是早餐市場的主力軍,而街邊小店和路邊攤則是其主要售賣點。
近年來,隨著國人對健康餐飲的進一步追求,龐大的餐飲市場吸引到瞭越來越多的早餐品牌入局。除瞭真功夫、嘉和一品、粥員外等中式快餐外,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乃至於星巴克都紛紛佈局早餐市場。
根據權威機構英敏特估計,到2021年,中國的早餐市場規模可達8000億。眾多行業大佬不論是開直營店還是授權加盟,無疑不是為瞭爭搶這塊蛋糕中最有分量的那一部分。
然而事實上,大部分人都發現辛苦經營的早餐店到頭來卻不賺錢?這可能是所有從業者面臨的難題。無論是小檔口式的路邊店還是眾多具有實力的大品牌,都似乎無法撬動號稱“金礦”的早餐市場,這又是為什麼?
其三,競爭對手增多。不僅僅是因為國外品牌進入國內的早餐市場,國內品牌也一股腦紮堆進入,加之早餐車以及夫妻店,甚至便利店也開始涉足早餐生意。其中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其四,早餐普遍還是太“慢”瞭。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尤其是對上班族而言,每天早上上班的每一分鐘都是十分寶貴的,然而往往買一份早餐則要花上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能在公交地鐵上看見有人拿著豆漿包子一頓狂塞的場景瞭。
其五,缺少標準化供應鏈。眾所周知,國內早餐店往往是一傢店一種模式,即便是有些做的較大的加盟連鎖品牌,標準化供應鏈實施起來困難太多,還需要針對當地口味做出產品上的微調。
其六,消費者對早餐的需求有限。早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吃飽,而不至於餓肚子。而且很大一部分有早餐需求的人更傾向於在傢裡解決,至於那些願意在外解決的,什麼“個性化”需求都遠不如“能不能吃飽”來得實際。這也是很多商傢面臨的尷尬之處,就是產品叫好不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