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品質好的老茶,儲量較少,加上近些年來的消耗,能倉儲至今品質還良好的茶,實為罕見珍貴瞭,甚至達到瞭有價無市的狀態,因此也造成瞭大部分的茶友難以進行對老茶的消費。
造成中期茶價格難以定論的重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新茶價格增值速度過快
由於新茶的門檻相對低,因此絕大多數的人會選擇購買新茶,新茶的大量流通和消耗,導致瞭雲南各大普洱茶主產區的原料價格持續攀升,尤其是2013年開始推崇的古樹純料和名山名寨,可以說是一年一個價,成品新茶的茶價自然也隨著原料價格的上漲而上漲,這造成瞭現在普洱茶市場的老茶增值的速度遠遠沒有新茶增值的速度快,這樣一對比,老茶就像是在貶值一樣。
這也反映出一個很大的問題,要是新茶比老茶都貴,和本身擁有的價值根本不成正比,說明普洱茶庫存產生越陳越香的意義和產生的價值就沒那麼大瞭,反而茶葉的價格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貶值,也影響瞭市場對中期茶的價值評測。
二、價格分佈不平衡
普洱茶市場是否健康的標志之一就是價格的合理性,同樣產區、品牌以及相近品質的普洱茶應按照年份依次排列,在市場整體上也應該遵循老茶中期茶新茶的價格分佈。價格分佈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市場就需要花數年去調整,如2013年-2014年的這段時間,中期茶的價格低於新茶,更是遠低於名山名寨的新茶價格,那市場就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去調整。如果價格長期得不到控制,那麼2003年-2007年這段時期龐大的普洱茶庫存將會處於市場的風口浪尖上。
三、茶友對中期茶還存在著誤解
市場對中期茶的價值評測還未完善,加上由於中期茶在擁有龐大的儲量的茶品中,難免會出現很多魚目混珠的茶品,被推手無限放大,導致瞭很多茶友對中期茶存在著很大的誤解。
曾經有茶平臺開放瞭茶商自由發佈交易信息的功能後,發佈的中期茶價格卻是令人咂舌,有的茶積壓在茶商手中,被市場遺忘後,價格沒有絲毫的變化,甚至那些淡出視線的茶竟到瞭無人問津的地步。低價產品爆出的越多,市場悲觀的氣氛就越濃厚,最後自由發佈交易信息的功能很快就被平臺關閉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