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轉眼已到下旬,你開始貼秋膘瞭嗎?十月份,正是吃螃蟹的時候,如生長於陽澄湖的大閘蟹,農歷九月雌蟹成熟,農歷十月雄蟹成熟,都進入瞭最宜食用的季節。
誰能抵抗螃蟹的美味呢?蒸、煮、炒、煲皆可,一揭鍋蓋,鮮香撲來。趁熱撥開,紅脂蟹黃入口即化,醇香綿柔。接著,輕輕吸吮出鮮嫩絲滑的腿肉,肥碩的蟹螯肉,或者還可以嘗嘗雄螃蟹粘軟柔糯的脂膏……怎麼樣,你的肚子餓瞭嗎?
食蟹的傳統,古來有之。而回溯歷史,多的是對螃蟹美味的記載,和吟詠螃蟹的詩句。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把蟹的美味說盡,比如梁實秋曾說,往陽春面裡加一兩湯匙蟹醬,清水即刻變“雞湯”。
撰文|喻子豪
蟹腳、蟹螯、蟹黃、蟹膏……說起螃蟹可吃的部位,那可多瞭去瞭,但是你知道哪裡最好吃嗎?
No.1
蟹黃
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山海之間》的片段,淋漓盡致地展現瞭蟹黃的鮮美滋味。
有蟹黃在餐桌上,螃蟹的其他部位,都得靠邊站。《紅樓夢》林黛玉寫道“殼凸紅脂塊塊香”,秋天成熟的雌蟹煮熟之後,一掰開蟹殼便有橙紅的脂油流出,殼中蟹黃香氣騰騰,吃進嘴裡鮮香醉人。
“蟹油浸潤膏黃,隻添加鹽與少量魚露輔佐。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直指人心。”——《風味人間》中對禿黃油的解說詞
蟹黃隻存在於雌蟹體內,它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磷脂,極為鮮美可口,引得梅堯臣贊美道:“滿腹紅膏肥似髓,貯盤青殼大於杯。”陸遊也寫過:“蟹黃旋擘饞涎墮,酒淥初傾老眼明”。老年陸遊的味覺被蟹黃一下子激活,食蟹時暗綠色的美酒更是讓他昏花的眼神明亮起來。
《風味人間》劇照,吃來異香滿口的禿黃油拌飯。
No.2
脂膏
美食紀錄片《小海鮮》中,食蟹時掀蓋的一瞬間,蟹香撲鼻,熱氣騰騰。
脂膏與蟹黃相對,為雄蟹獨有,蒸熟之後,為橘紅色塊狀半透明、黏黏的膠質,富含蛋白、脂類和其他營養物質,有“胸中藏琥珀”之稱。
曾作《蟹略》總結蟹文化的宋人高似孫就曾為脂膏傾倒:“介甲盡為香玉軟,脂膏猶作紫霞堅。”秋季來臨,九月雌蟹成熟,蟹黃飽滿,十月雄蟹成熟,脂膏豐盈,現在正是吃蟹膏的好時候。
No.3
蟹螯
美食紀錄片《小海鮮》的宣傳海報中央,豐滿鮮香的螯肉。
雖然跟蟹黃、脂膏比起來,蟹螯隻能算輔菜。但蟹螯肉質豐腴,鮮美十分,吃它準沒錯。
舊時文人,對蟹螯也不遺餘力地誇贊。東晉“蟹神”畢卓人生最大的理想,是右手拿酒杯,左手持蟹螯。
李白的兩首詠蟹詩都寫到瞭“蟹螯”。
關於如何食蟹,歷史上有豐富的記載。蟹胥、醃蟹、蜜蟹、醉蟹、烹蟹、蒸蟹是古已有之的方法。而面拖蟹、炒蟹塊、炒蟹粉、雪花蟹鬥、清湯蟹丸等新式做法,光聽菜名就已經食指大動。
《風味人間》劇照,蘸香醋、配薑絲是中國傳統食蟹的“標配”。
No.1
蟹胥
蟹胥有豐富的歷史,距離今天已經兩千多年。在周朝,它是進貢給周王的高級食材。所謂“蟹胥”,就是蟹肉醬。
新鮮螃蟹不易保存,於是將蟹黃取出與其他調料混合制成,這樣在冬天裡也可以品嘗到鮮美的蟹味。蟹胥有多好吃呢?梁實秋在山東住過一段時間,但從來沒有嘗過山東青州的蟹胥,有一回傢住蕪湖的一個同學從傢鄉給他帶瞭一小壇蟹醬——
No.2
蒸蟹煮蟹
蟹胥是食蟹之獨特方法,不過縱觀古今極為多樣的食蟹之法,蒸煮二法仍是主流。
《風味人間》裡的籠屜蒸蟹。
足跡遍天下、嘗過無數美食的清代名士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主張“蒸”,“蒸而熟之“,方可得其”真味“。他反對把蟹做成湯羹或者“肉膾”,因為這樣雖然鮮而膩,但是蟹之“美質”與“真味”不存。
李漁嗜蟹如命,每年蟹上市之前就開始存買蟹錢,所以他傢裡人笑他“以蟹為命“,他更是把自己存的錢叫做“買命錢”。
袁枚則主張“煮“:“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蒸者味雖全,而失之太淡。”蘇州地區的漁民自己常常用這個方法在傢裡煮蟹,不加任何調料,吃的時候也不蘸任何醬料,為的就是保持原味,從而體會到“胸肉勝似白魚,螯肉味同幹貝,腳肉美如銀魚,那黃那膏,膩齒粘舌,更是味絕天下”的美味。
No.3
糟蟹
根據錢倉水《說蟹》的介紹,制作糟蟹需將雌雄分開,然後加糟(酒糟或酒釀)封藏。一段時間後,剛出糟的螃蟹清涼鮮美、蟹香醉人。
宋代有很多文人相互以糟蟹相贈,應答唱和。比如曹勛《送新酒糟蟹與賈之奇五首》、秦觀《寄尊薑法魚糟蟹》、辛棄疾《和趙晉臣送糟蟹》、楊萬裡《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糟蟹》等等。
宋人為何喜送糟蟹?一方面是酒能去除食蟹時的腥味,另一方面是酒、蟹、詩等都是風雅之物,符合文人們追求風流雅致生活的情趣。不過最重要的是,由於冷藏條件不佳,生蟹的保鮮時間短,但是將蟹制成酒糟蟹,不僅延長瞭它的保質期,而且使蟹肉別有一番風味。
No.1
橙子
《風味人間》劇照。蟹釀橙是一道仿古菜,今天的廚師根據古籍記載的做法將它還原。2016年在杭州的G20國宴上出現過“膏蟹釀香橙”這道菜。
橙子,這種看似與蟹不相關的食物,如何成為餐桌上的“蟹”搭檔?蟹釀橙告訴你答案。新鮮的橙子與鮮美的蟹肉在小小的橙內相互融合,再加入豬肉丁、荸薺丁、薑末、白酒等配料,蒸上半小時,一揭籠屜,蟹的嫩鮮和橙的芳香撲面而來,讓人直咽口水。
《風味人間》劇照
陸遊在《醉眠曲》中贊嘆的,正是這兩種秋天的尤物配合在一起時的美妙感受:“爐紅酒綠足閑暇,橙黃蟹紫窮芳鮮。”
No.2
蛋清
說到最佳螃蟹伴侶,蛋清一定不能不提。蒸熟後的蛋清像雪花一樣純白,此時在它上面點綴一小匙剛炒好、才出鍋的蟹粉,再放置在切好的蟹殼上,雪花多多,色澤艷麗,蟹粉鮮香,一道江浙名菜雪花蟹鬥就做好啦。
紀錄片《記憶》劇照截圖。
蛋清不僅可以充當蟹黃的托盤,還能與蟹肉拌在一起,捏成小丸,蒸熟之後淋上雞湯,一個個清湯蟹丸顏色鮮亮、鮮香撲鼻,不斷地刺激著你的視覺、嗅覺直到味覺。
No.3
小麥面粉
除瞭橙子和蛋清,說起江南地區蟹之名菜,面拖蟹也值得擁有名字!面粉包裹蟹肉,先油炸、再加秘制高湯煮熟,最後澆上滲透瞭蟹香的面糊,既保存瞭蟹肉的鮮嫩,又發揮瞭面粉的清香,讓人忍不住饞涎直流。
沒有蟹粉小籠的江南菜是不完整的!上好的小麥面粉制成滑嫩爽口又柔韌的面皮,蟹粉、蟹肉和肥瘦相宜的豬肉恰到好處地融合。蒸熟之後,晶瑩剔透,光澤鮮亮。每個蟹秋時節去江南的人都必須要嘗一嘗!
這幾樣就不是用來吃的瞭。由於蟹有腥味,食蟹之後手上殘餘的腥味久久不易消散,於是食蟹之後需有一套特別的洗手程序。
《紅樓夢》劇照,大觀園秋季蟹宴上眾人食蟹。
《酌中志》卷二十寫道:“食畢飲蘇葉湯,用蘇葉等件洗手。”《紅樓夢》第三十八回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取菊花葉兒桂花芯熏的綠豆面子,預備著洗手。”這裡所說的蘇葉、菊花和桂花芯都有去除腥味的作用。
編輯:榕小崧楊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