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VAT 可退,但不是“人人都能退”“所有VAT都能退”。真正能拿回来的主要集中在两类:
1)企业在欧洲发生的合规商业费用(如展会、酒店、会议成本),可向当地税局申请 跨境VAT退税;
2)因进口环节多缴或误缴的 VAT,可通过税局申报或修正流程退回。
跨境卖家最容易迷糊的地方是:退税不是平台给你退,而是税局给你退,而且不同国家流程完全不同。
——“我们明明只去德国产品展 3 天,怎么酒店账单上多了19%的VAT?”
一家准备开拓德国工业客户的企业,3 位业务人员参加展会,共计酒店费用 4,200 欧元,含增值税 798 欧元。
业务经理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白白多付钱了吗?能退吗?”
答案是——
能退,而且应该退。
因为用于商业目的的费用,本来就属于可申请 VAT Refund 的范畴。
接下来他们把发票、会议邀请函、差旅材料整理后,由一家欧洲税务代理协助递交申请。
约 3 个月后,企业收到税局退款:779 欧元(扣除部分不可退项目后)。
很多企业就是从这类“差旅开支”开始第一次认识到:
欧洲VAT不是只缴不能退,它是可以被管理和规划的成本。
二、跨境卖家最容易遇到的 3 类 VAT 退税情形
为了让内容更易吸收,我将其拆成三个典型情境:
情形一:企业人员去欧洲出差、参展产生的VAT
适用费用:
酒店、住宿
展会费用
会议/培训门票
企业用餐
租车(部分国家可退)
这一类属于 跨境费用型退税,税局会按你提供的发票和资料审核。
唯一前提:
发票必须是企业名义(且格式必须合规)。
情形二:跨境电商进口货物时产生的 VAT
例如:
卖家未使用 IOSS,导致包裹在入境时被征收进口VAT
货物反向退回或未完成交易导致税负不合理
这种退税路径较复杂,通常需要:
与物流商获取缴税凭证
与税局申请修正
或在下一周期 VAT 申报中调减(需在当地有 VAT 编号时才可操作)
情形三:因错误税率、误开发票导致的“纠正性退税”
例如:
卖家开票时税率用错
买方资格有误(VAT号无效)
交易取消但未冲销发票
这种无需做“跨境退税”,而是通过:
让供应商重新开具更正发票
或在当地VAT申报中调整
三、企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Q1:非欧盟企业(如中国企业)到底能不能退?
可以。
但必须满足:
费用为商业行为
发票合规
国家允许对非欧企业退税(绝大多数国家都允许)
Q2:退税速度多久?
因国家而异,一般为:
西欧国家:2–4 个月
南欧国家:4–7 个月
节假期期间审查更慢
Q3:需要哪些材料?
官网最实用的清单如下:
原始 VAT 发票(企业信息必须准确)
银行支付凭证
合同、会议邀请函、参展确认
营业执照及翻译件
申请表格(按国家提交)
授权书(若由代理申报)
四、VAT 退税流程(以非欧企业为例)
以下流程可直接用于官网用户的操作指南:
① 收集所有可退费用发票 → 建立发票清单
最好按国家、日期、税率分类。
② 判断哪些可以退、哪些不能退
例如:
酒店费可退
个人消费不可退
某些国家餐饮只部分可退
③ 向对应国家税局递交申请(电子/纸质)
例如:
德国、荷兰多数在线提交
西班牙、意大利需按特定格式附材料
④ 等待审核 → 根据要求补充材料
税局通常会要求你解释:费用目的、发票真实性、与企业业务的关联。
⑤ 获批后,税局将款项汇至企业海外账户
五、真实案例
案例:某中国跨境品牌团队参加米兰时装周
费用项目:酒店、设计展票务、场馆租赁
含税金额:9,870 欧元
通过意大利税务系统提交申请,提供护照、邀请函、发票扫描件
实际退税金额:7,950 欧元
企业点评:
“我们原本以为参展只是商务成本,没想到能退这么多,后续已把 VAT 费用管理纳入预算流程。”
六、给企业的实用建议
早收集发票,晚补发票几乎无效
尽量让欧洲供应商开具企业抬头发票
建立企业的“海外费用台账”
如货品涉及进口VAT,评估是否使用 IOSS/OSS 避免重复税负
有一定规模后,建议建立“欧洲税务合规模块”统一管理
无论是参展、差旅还是跨境电商业务,VAT 都不是单纯的“成本”,它是可以规划、管理甚至退回的合规费用。
对于准备长期深耕欧洲市场的企业来说,学会用好 VAT 规则,能明显降低整体成本并提升资金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