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3日电(记者刘梓漪)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神仙居地质构造独特,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形成“观音、如来、天姥峰、云海、飞瀑、蝌蚪文”六大景观。
“我这个年纪上山都不费力,下山更加轻松了。”77岁的游客黄漫群说,她自景区南门入园后,搭乘“南天索道”和户外自动扶梯,轻松到达了海拔869米的顶峰观景平台,“山上的风景很独特,我玩得非常愉快!”
游客在神仙居景区内乘坐室外自动扶梯上山。新华社记者 刘梓漪 摄
然而在十年前,游览神仙居却是对体力的一大考验。当时景区设施简单,即便登上山顶,体力耗尽的疲惫感也消磨了游山的愉悦。
为提升游客体验,神仙居在十年间完成了三次扩容提质,建设南北双索道、悬崖栈道和高空索桥。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益介绍,为更好打造全年龄段友好型的山岳型景区,景区还建设了室外自动扶梯,从索道出口直抵山巅,帮游客实现“看山不爬山”。
此外,景区科学规划了位于海拔750米至850米之间的高空栈道,以长斜坡缓步提升。游线布局也从过去的“上下一条路”革新为环形动线,让游客一路前行,收获不重复的风光。
这些改造让神仙居实现了全龄段友好体验,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孩童,都能在“无痛”的步履中欣赏山间风景。
在神仙居的转型中,网红景点的打造起到了关键作用。景区以“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打造出“佛影莲韵”“太极台”“莲花台”“八卦台”等地标。它们宛若艺术品般点缀于山间,补单是被游客记住的诗意地标,而且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
在来自安徽凤阳的游客唐中琳看来,神仙居的桥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桥不仅把神仙居的美景连接起来,使游览路线规划更加清晰,它们本身还是一道道靓丽风景。”
在神仙居的桥中,如意桥别具一格:其桥身以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如意”为灵感,三条交错起伏的流线型拱架如飘带凌空。“传统美学”和“现代工程”的独特表达,让如意桥在海外社交平台持续出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山水与人文创新的无限可能。
游客在神仙居景区内与如意桥合影。新华社记者 刘梓漪 摄
十年前,游客登顶神仙居后,能买到的只有矿泉水、茶叶蛋等简单补给。业态单一、消费基础,是当时景区商业的现实困境。
如今,神仙居引入了知名商业IP并着力打造自营主题品牌,将景区消费生态破界重塑。山巅之上,如意街区应运而生。游客可在御剑仙侠主题餐厅的古风场景中享受美食与美景的双重盛宴,也可在“神仙调茶局”“杨梅制造局”等特色店铺中感受独特的味蕾体验。
此外,神仙居还以诗词、摄影、研学等多元主题为媒,构筑起富有灵气的文化IP,并以赛事和节庆塑造品牌张力。从2014年至今,神仙居扁带赛与中韩登山大会已举办十届,从体育竞技延展为国际交流与友谊的象征。
十年间,神仙居游客年接待量从不足百万跃升至200多万人次。今年“十一”期间,神仙居景区共接待游客15.73万人,同比增长15.32%,累计营收同比增长18.25%。
神仙居景区用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通过产品创新、业态融合与品牌传播驱动的发展路径,为山岳型景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