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孪生兄弟`——湖南与江西?》一文中曾提到,洞庭湖与鄱阳湖同列中国五大淡水湖的前两位,共同为长江承担着重要的调蓄功能。
那么,这一对“江湖兄弟”之间,究竟还有怎样的手足情谊?
一、并肩前行,共绘北部画卷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水面面积达3960平方公里。
它不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更与周边名胜相映成辉:西北屹立避暑胜地庐山,东邻千年瓷都景德镇,湖光、山色与陶瓷文化在此交织,共同勾勒出江西北部一幅壮丽辉煌的自然人文长卷。
含鄱口日出
景德镇
洞庭湖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坐落于湖南省北部、荆江南岸,现有水面2625平方公里。
1988年,“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23年,又成功获批国家级“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
这里不仅以“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等传统景致闻名,更因“十影”——日、月、云、雪、山、塔、帆、渔、鸥、雁之影而蜚声中外,诗意盎然。
洞庭秋月
远浦归帆
二、汇河入江,共担调蓄重任
江西的水系如同人们一只“摊开的手掌”,而鄱阳湖恰是“掌心”。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则如“五指”,自东、南、西三面汇入鄱阳湖。湖水调蓄净化后,经“手腕”:湖口,北注长江。
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湖泊与长江洪水的天然调蓄器,堪称江西水系的“归宿”与长江的“天然阀门”。
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纳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的长江洪水,经湖泊调蓄后,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干流。
它不仅是湖南水系的集散中心,更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过水型湖泊与洪水的天然调蓄器,在江湖联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三、候鸟天堂,鱼米之乡,齐头奋进
鄱阳湖是候鸟的越冬乐园。
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各地翩然而至,将这里化作一片生机盎然的越冬胜地。
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珍稀禽类超过50种。尤为瞩目的是,全球约90%的白鹤种群——超过4000只,选择在此栖息。鄱阳湖也因此被誉为“白鹤乐园”,成为世界级的观鸟圣地与生态奇观。
洞庭湖是鱼米之乡的坚实根基。
作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洞庭湖区域自古便是丰饶的粮仓腹地。“湖南熟,天下足”的民间谚语,生动印证了其举足轻重的农业地位。
这里不仅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更是名副其实的“三湘粮仓”,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丰沛物产与生机。
这对长江的“孪生兄弟”,虽分隔湘赣,却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鄱阳湖以浩渺烟波,成为候鸟栖息的生态乐园;洞庭湖则以膏腴之地,筑就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它们一东一西,如长江的双肺,协调着流域的呼吸与脉搏;也如大地的双手,一手承托自然生态,一手捧出五谷丰登。
两湖并立,各展所长,共同守护着长江母亲河的生命线,谱写出一幅江湖联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