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午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白崖古城村的青瓦白墙间飘着淡淡的陶土清香。张迪正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件陶坯放入窑内。窑门闭合,柴火燃起,熊熊烈焰将赋予泥土新的生命。而这座千年古村的旅居产业,也正如这窑中陶器一般,在探索与融合中淬炼出新的光彩。
“弥渡不仅有南诏文化的底蕴,还有开放包容的旅居环境。我感觉这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在其他地方是很难体会到的。”张迪说。
陶艺爱好者到工作室学习交流。杨文虹摄
张迪曾是一名上海的室内设计师。2024年底,他被白崖古城村的古朴与宁静深深吸引,毅然留下打造了这处集创作、展示与体验于一体的陶艺空间。如今,他的工作室已成为全国陶艺爱好者的交流驿站。此次入窑的第五批作品,从茶杯到花器,均融入了弥渡民间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他说:“陶艺是时间与温度的艺术,而白崖古城给了我沉淀的空间。 非常感谢这里的人、这里的土地,是他们让我留了下来,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近年来,红岩镇以“集体+企业+农户”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已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旅居产业。目前,白崖古城村形成的陶艺、民宿、农耕等多元业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和旅居客。新近打造的7个旅居小院、27间房现已部分入住,将进一步丰富“旅居+非遗”“旅居+研学”等产业生态,让旅居客留下来、融进来。
“我们通过长租、合作经营等方式,让闲置农房变资产。既给旅居者提供了创作空间,也让村民通过租金、入股分红等实现增收。像张迪老师这样的旅居客,已不仅是游客,更是与我们共建共享的‘新村民’。”红岩镇大营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艳华介绍。
陶艺爱好者进行沉浸式体验。杨文虹摄
开窑这天工作室里格外热闹,从外地专程赶来的青年陶艺家林楷易,正在和陶艺爱好者们忙碌着整理刚刚出窑的新作品。这已是他第四次来到弥渡,与张迪一同烧窑、创作。
“古城村给我的印象特别好,这里民风淳朴,也很宁静,能让我们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我也会带我的一些学生到这里来开展研学活动。”林楷易说。
窑火不息,创作不止。从闲置农房到创意工坊,从传统村落到旅居目的地,白崖古城村的蜕变正是弥渡县推动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当旅居客成为“新村民”,当泥土与火焰交织出文旅融合的新故事,越来越多的陶艺爱好者正选择留在弥渡,将个人的创作梦想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书写自己的“诗与远方”。(杨文虹、鞠强、周艳发)
来源:弥渡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