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烩面片的热辣滚烫
创始人
2025-11-19 09:23:30

烩面片真正的灵魂,在于那个“烩”字。

一碗涧池烩面片,让小镇文旅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保证烩面片风味的“刻度”,让“涧池味道”还是那个熟悉的滋味。

一碗面,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在陕南安康,有一种味道,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味蕾。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从安康市区乃至更远的地方,总有人不约而同地驱车几十公里,目的地只有一个——汉阴县涧池镇。他们不为别的,只为那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烩面片。

十月底,涧池烩面片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灶火腾空,香气四溢,师傅们手持面团,一拉一扯,面片飞入锅中,配以新鲜蔬菜、木耳、粉条和秘制汤底,引得食客们翘首以盼。这一碗面,暖了深秋,也暖了无数人的胃与心。

视频来源:“学习强国”汉阴融媒号

在中国人的饮食智慧中,面片有着独特的位置。从古代用馎饦bótuō,又称“面片汤”祭祖的习俗,到当今路遥邀贾平凹吃烩面片的佳话,面片留下了不少文化痕迹。

涧池烩面片的历史源流已难以具体考证,这份来自安康汉阴的独特面香,曾透过中央电视台的荧屏,氤氲在了全国观众面前。央视节目中揭示,如今在汉阴涧池镇吃到的这碗烩面片,其形态与风味,可能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笔下记载的“馎饦”一脉相承。陆游在《岁首书事》中说:“中夕祭馀分馎饦,黎明人起换钟馗。”馎饦,就是一种在除夕之日全家分食的古老面片,寓意着团圆与富足。

汉阴水土丰饶,是安康有名的“鱼米之乡”,为何让人惦记的,却是一碗烩面片?在当地民间记忆中,涧池烩面片至少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彼时的涧池镇已是商贾云集的贸易重镇,频繁的商贸往来催生了众多餐馆与饭铺。在农忙时节,当地人为了节省时间,便将传统烹饪技艺与面片、时蔬巧妙结合,形成了烩面片的雏形。后经陈庚华老先生的改良,逐渐形成统一配方,成为一道兼具效率与风味的民间美食。

涧池烩面片,最考验的便是师傅做面的手艺。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馎饦的制作标准,不仅要有搓揉的手法,还要做成约五厘米长的薄片。和面、揉面、醒面,每一步都是基础功夫。待到下锅时,师傅手法熟练,一拉一扽,将面片扯得薄而匀称,要求高的师傅要使面片厚度如“两张A4纸”。面片精准地飞入锅中,锅里的高汤,是时间的艺术品,是用鸡架、猪骨加上香料,用文火慢慢熬出来的,味道香醇。

真正的灵魂,在于那个“烩”字。将多种食材放在一锅汤里烹煮,但火候却大有讲究。有经验的师傅会根据菜料的特性来掌握火候:比如,下肉丸、豆腐要用急火,让其迅速滚熟,保持鲜嫩;下黄花、木耳则用短火,避免煮得过烂;最后下新鲜蔬菜,只需在热汤里一烫,保留其脆爽和翠绿。这种对火候的精细拿捏,是老师傅们日积月累的经验,也是涧池烩面片制作技艺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

当一碗烩面片端到面前,首先感受到的是视觉的愉悦。黄亮的黄花菜、黑润的木耳、白嫩的豆腐、翠绿的青菜,再配上粉白的肉丸和红亮的辣油,色彩丰富,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这时,本地的食客常会贴心提醒一句:“慢点吃,吹一吹。”因为面上有一层薄油盖着,不冒热气,内里却非常烫。小心翼翼地吹开,喝上一口汤,酸咸适口,醇厚香浓;再吃一片面,爽滑又筋道。各种食材的味道在汤中融合,层次分明,吃得人额头微微冒汗,浑身舒坦。

10月25日,汉阴县举办第五届涧池烩面片大赛暨第二届村厨争霸赛。图为参赛选手准备食材。来源:安康日报

这碗烩面片,默默地改变着一个地方。它让汉阴涧池的味道走得更远,让乡亲们的劳作更有价值,也让一座古镇因为游客的到来而充满欢声笑语。

从“地方味”到“品牌味”。过去,想吃一碗最地道的烩面片,得靠本地人指点。渐渐地,游客们发现,烩面片店招牌统一了,店面亮堂了,走进去味道还是那个熟悉的、地道的味儿。当地政府推出了奖补办法,用“镇属国企+协会+店面”的模式,制定各菜系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统一装修风格、统一制作工艺、统一食材供应,让无论是开在镇上的老店,还是走到外地的加盟店,端出来的都是那份不变的“涧池味道”。

从“一碗面”到“一条链”。一碗面要好吃,离不开新鲜的食材。烩面片火了,镇上的蔬菜、木耳、粉条、豆腐也跟着供不应求。于是,一种“订单农业”的模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面馆和种养殖户签下订单,农民们按照需求种植、养殖,收获后直接供应给面馆。就在今年,涧池镇果蔬种植面积突破1.6万亩,鱼产量预计将超80万斤,其中有一大半将销往本地餐饮市场,形成“美食带动农业、农业反哺美食”的良性循环。

从“吃一顿”到“玩一天”。“走,去吃涧池烩面片!”许多人为了这碗面而来,吃完后,却流连于附近的好风光。他们可能会去沈氏家训展览馆感受深厚的家风文化,可能会去枞岭村史馆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往,也可能会在五星村君科玫瑰园里赏花、露营、住民宿,享受一段慢下来的时光。“有花有水有好鱼、好吃好玩在涧池。”一碗烩面片,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它成了人们来到这里的理由,让小镇文旅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涧池烩面片配卤菜 图源:“学习强国”汉阴融媒号

经时光沉淀与不懈打磨,涧池烩面片连锁店已走向全国多个城市。当这碗面承载着越来越多人的期待,它如何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既留住这份熟悉的温暖,又绽放出新的光彩?

添味,延伸美食边界。最早,人们是冲着那一碗面来的。但聪明的涧池人顺着“烩面片配卤菜”的传统,推出了“涧小卤”品牌,二十多款卤制美味,让餐桌上多了更多选择。接着,又借“苏陕协作”的契机,巧妙地将江苏的砂锅鱼头与本地的金花湖鲜鱼结合,创新出“金花湖全鱼宴”,开设起“汉水鱼体验店”。汉阴作为陕菜之乡,还有很多美食可与烩面片搭配,可以做更多融合,让一碗面带动一个美食矩阵,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愿意为了这一桌美味停留更久。

守艺,传承匠心味道。眼下,全国20多家连锁店的成绩单令人欣喜。如何保证千里之外的店铺做出的还是那个让人喜爱的味道?值得深入思考。这需要把老师傅们手上的“感觉”,变成大家都能遵循的“标准”。复杂的工艺可细细拆解,找到那个最能保证风味的“刻度”。这把无形的“尺子”,才能保证全国连锁店的稳定品质,让“涧池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还是那个熟悉的滋味。

增香,讲好文化故事。好东西,不仅要做得扎实,还要讲得动人。可充分发挥烩面片协会的作用,邀请老师傅守护技艺的纯正,也吸纳年轻的餐饮业主和美食博主,用新的视角和渠道为老品牌注入活力。烩面片大赛,既激发了从业者的匠心和荣誉感,也成了一年一度吸引眼球的热闹事,让传统手艺在比拼和交流中不断精进。这些举措,都是在为这碗面“增香”——增加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和品牌魅力。

街灯初上,傍晚的涧池锦渔湾广场渐渐安静,但那碗面的香气仍在空气中萦绕。对当地人来说,它是乡愁的载体;对游客来说,它是认识涧池的窗口;对区域发展来说,它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引擎。这或许,就是这碗烩面片所能讲述的最好的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琉璃要看后土庙”,山西介休打... 山西介休,是一座“宝藏城市”。 这里坐拥后土庙、张壁古堡、祆神楼等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以上...
【牢记嘱托 共建美丽新西藏】骆... (来源:中国西藏网) 转自: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在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交流的过程中,骆...
荒野求生女选手成张家界旅游推荐... 近日,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热门女选手“冷美人”杨朝芹因营养不良退赛引发热议。 11月18日,“冷美人...
专访 | 优布劳Suki:冠军... 编者按: 优布劳(中国)精酿啤酒有限公司(正文简称优布劳),国内精酿头部酒厂,2013年至今,已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