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成都巷弄里的甜水面,藏着三代人的红油香
创始人
2025-11-18 12:02:12

成都东门的窄巷还裹着晨霜,王嬢的"王记甜水面"已经掀开了蓝布帘。65岁的老人蹲在灶台前,往大铁锅里添了瓢井水,柴火"噼啪"一声燃起,暖光漫过案板上码得整齐的粗面条,把巷口卖花阿婆的竹篮都染得暖融融的。

我站在巷口看了一刻钟,王嬢已经揉好了当天的第一盆面。她的手腕上缠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帕,掌心按在面团上反复推揉,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甜水面的魂,全在这'三揉三饧'里。"她头也不抬地说,掌心突然发力将面团摔在案板上,"砰"的一声闷响,惊飞了檐下躲霜的麻雀,"面要硬,碱要足,揉到指节发酸,饧到面团发亮,煮出来才够筋道。"

这门手艺是王嬢从婆婆手里接过来的。1940年代的春熙路街边,婆婆推着木车卖甜水面,粗瓷碗里的红油香能飘三条街。"我18岁嫁过来,跟着婆婆学揉面,摔断过两个木案板,才敢自己掌勺。"王嬢往沸水里丢了把粗面条,筷子在锅里轻轻一搅,面条便在水中翻滚,"水要滚得冒泡泡,煮到七分熟就捞,多煮一秒就软塌塌的,嚼不出劲。"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那碗秘制红油。王嬢从木柜里捧出个青花罐,里面装着晒了三年的二荆条辣椒面,撒上白芝麻和八角粉,浇上烧得冒烟的菜籽油,"滋啦"一声,香气瞬间炸开,呛得我直打喷嚏。她又舀了勺自制的甜酱油,加半勺蒜末和少许花椒面,筷子搅得"沙沙"响,红油裹着酱香漫出碗沿。

第一碗甜水面端上来时,我先被那卖相勾住了魂。粗如筷子的面条裹着红亮的红油,撒上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花生碎,甜香混着椒香直往鼻子里钻。夹起一筷子面条,能看见表面挂着细密的酱汁,送进嘴里先是甜酱油的醇厚,接着是红油的香辣,最后咬到花生碎的酥脆,筋道的面条裹着多重滋味,鲜得人直咂嘴。

"配碗凉糕才叫巴适。"王嬢递来一碗冰镇凉糕,雪白的凉糕上浇着红糖浆,入口冰凉甜润,刚好解了甜水面的香辣。邻桌的张大爷端着碗边吃边叹:"我小时候跟着我爸来吃,现在带着孙子来,这味道,全成都找不出第二家。"他指了指案板后揉面的小伙子,"那是王嬢的儿子,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

晨霜渐融时,巷弄里已经排起了长队。穿校服的小姑娘踮着脚要加份凉糕,提着菜篮的阿姨叮嘱多放花椒,背着双肩包的游客举着手机拍揉面的场景。王嬢的儿子正学着调红油,手抖着要多放辣椒,王嬢在一旁拍了下他的手:"急啥?辣要够劲但不能烧胃,甜要醇厚但不能发腻,这比例要记在心里。"

我临走时,王嬢塞来一小罐红油:"回去拌凉菜也香,记得少放,够辣。"巷口的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揉面的"砰砰"声混着红油香飘得很远。这碗藏在老巷里的甜水面,没有山珍海味的精致,却用三代人的坚守,煮出了成都最动人的烟火气——那是面粉与碱水的相守,是红油与酱油的共鸣,更是老成都人刻在骨子里的讲究与温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水为卷,文化为魂!仙女湖:1... 初冬时节的赣鄱大地,层林尽染间藏着一抹灵动的蓝。江西新余仙女湖景区内,50 平方公里的湖面薄雾轻笼,...
泡酒选什么香型白酒好?山楂泡酒... 近年来,市场上不少白酒是用食用酒精、酒类添加剂勾调而成。这种酒虽说口感不错,可长期饮用对身体并无益处...
从酿造工艺读懂酒的本质 要真正理解一杯酒,不能只看标签和价格,更要读懂背后的酿造工艺。不同的工艺路线,决定了酒品的风格走向与...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美食详解:原理... 晨光初现时分,当第一缕阳光透过雕花木窗,照在案头的养生茶上,餐桌上已经氤氲起温润的香气。这不仅仅是早...
原创 肉... 要说秋冬餐桌上最治愈的家常菜,肉末腐竹煲必须拥有姓名!吸饱了肉香酱汁的腐竹软嫩入味,颗粒分明的肉末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