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饭总跟放盐较劲儿,少放一勺就觉得菜寡淡得难以下咽,多放了又怕家人吃着不健康。试了好多法子,踩过不少坑,总算摸出几个真管用的控盐门道,全靠天然食材提味,吃着比多放盐还香。
先说最上瘾的 “借味替盐”,这招是跟湘菜大师学的,亲测太神了。我家现在常备香菇粉,就是把干香菇烤得香香的,磨成粉装罐里。上次炒青菜,盐只放了平时的一半,撒一勺香菇粉,出锅那股鲜味儿,我家孩子都多扒了半碗饭。后来才知道这东西钠含量特别低,靠鲜味补咸味的空当,能省不少盐呢。
还有柠檬汁和山胡椒油的组合,简直是肉类的救星。做小炒肉的时候,以前得靠盐和酱油找味儿,现在腌肉时少放盐,起锅前挤几滴柠檬汁,再滴两滴山胡椒油。你别说,那酸味混着点麻香,味蕾直接被 “骗” 了,明明盐少了三成,吃着还是够味。对了,豆豉也行,抓一小撮泡软切碎,炒豆角、蒸鱼都能用,自带咸香劲儿,盐都能少放些。
然后是 “分步放盐”,这个细节好多人都忽略了。就拿炒肉丝来说,以前我都是下锅前一次性放盐,结果肉入味不均,还容易放多。现在改成腌肉时放一点点盐,大概平时的三分之一吧,再加点料酒和香菇粉抓匀。等菜快出锅了,再补一丢丢盐,就撒在表面。这么一来,入口先尝到咸味,其实整体盐量少了快一半,口感还没差。
最开始我只敢在素菜上试,后来连腊鱼腊肉都敢下手了。腊味本身咸,先煮三分钟,能逼出不少盐和油,再跟青椒同炒,根本不用额外放盐。香料也得多用,八角、桂皮、香叶这些炖肉时扔进去,香味一浓,谁还盯着咸淡啊?上次炖排骨,就放了一丢丢盐,靠香叶和香菇提味,我老公还问是不是放了高汤。
哦对了,有个坑得提醒一下,千万别做甜咸口的菜。甜味会盖掉咸味,到时候不自觉就多放盐,反而更糟。我之前做糖醋排骨就犯过这错,糖放多了,加盐也尝不出来,最后咸得没法吃。现在都分开做,甜的归甜的,咸的归咸的,控盐反而容易。
这些技巧用顺了就发现,做菜根本不用靠盐撑场面。天然食材的香味比单纯的咸味有层次多了,香菇的鲜、柠檬的酸、香料的醇,混在一起比多放盐还好吃。现在我家盐罐用得特别慢,家人血压也稳了,做饭还省事儿。
其实控盐真没那么难,不用硬扛寡淡味,找对替代的食材,味道反而更丰富。你们平时做饭都用啥提味?有没有比香菇粉更绝的宝贝?评论区聊聊,互相偷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