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超:吃面
创始人
2025-11-18 08:03:34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小辰光我就很喜欢吃面。读小学时,同学们大多是回家吃中饭的,外婆总会提前一天问我:“明天中午要吃啥?”我经常是脱口而出:“虾仁面!”

下课铃一响,我就飞奔而出,虽然早已饥肠辘辘,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气力,跑起来动力十足。人只要心中有盼头,总会生出无穷的力量。一路上,我满脑子都是外婆做的那碗面。

到家放下书包,早就算好时间的外婆就会满脸堆笑地端出正好出锅的虾仁面。热气腾腾的细面条上铺满了白里透红的河虾仁,汤汁微微油黄,里面点缀着粒粒葱花。升腾的热气钻进我的鼻腔,带着鲜香、葱香、麻油香,直接俘获我的味觉,不容我逃脱似的。

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挑起一筷面条,顺时针卷上两圈,鼓着嘴用力地吹上几下,然后啊呜一口塞进嘴里。边嚼边夹进几只河虾仁,丝滑与鲜嫩合二为一,再抿上几口汤汁,那是从口腔到胃、从上到下一条线的愉悦享受,鲜美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外婆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吃,只说一句:“吃慢点,当心烫。”

虾仁面虽说好吃,但那时我从来没见外婆和我一起吃过。她总是等我吃完,才将锅里剩下的一点光面吃掉,或是把昨晚的剩饭与隔夜菜热一热自己吃。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盛,河虾昂贵,外婆自己不舍得吃。她总是买上二三两活虾,回到家一个一个剥去虾壳。她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剥得很慢,但很仔细,也不知道她一个人剥了多久。现在我想剥虾仁给外婆吃却已没了机会,但我永远记得,那碗最好吃的虾仁面。

长大一些,我家附近老城厢的尚文路上开了一个面摊,老板是个中年爷叔,络腮胡,微胖。他手脚勤快,天没亮就忙活开了,准备各种浇头。等天亮了,他就在自家破旧的老房子门口撑起个简易棚,放上四张桌子若干圆凳就算营业了。虽然环境不咋样,但生意倒是不错,顾客多是周边居民或熟客,吃过一次准会再来。他家的浇头品类丰富,葱烤大排、糖醋小排、雪菜肉丝、香菇面筋、焖肉、辣肉、爆鱼、大肠、鳝丝……全是当天早上烧出来的,新鲜味正,以至于不少顾客一碗面总要点上两只浇头,不然不过瘾。我就读的中学离面摊不远,我经常是中午一下课就冲出校门去他家吃面。那时顾客比早上还多,都是附近上班族或学生,去晚了就要等位。等面的时候,爷叔边忙边会跟老顾客闲聊,拉拉家常。面下好了,爷叔问“老规矩?”,得到答复“老规矩”,就会飞快地舀上顾客爱吃的浇头,有时还会加送一只荷包蛋。我一看就知道,今朝爷叔心情大好。

现在,我仍然喜欢吃面,汤浓情更浓。烟火气从来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从生活中的小温暖中孕育出来的。

原标题:《晨读 | 朱永超:吃面》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史佳林

来源:作者:朱永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摆摊卖烧饼的奶奶教我的腌辣椒圈... 我家只要吃烧饼我都会去我们楼下老奶奶的摊位上买,因为他家有这个辣椒圈,不过每次就一小盆,免费的,其他...
原创 杜... 杜德春老师地方非遗饼类原创—— 杜老师沉淀糕饼行业50载,承糕饼泰斗汪国钧与焙烤食...
膏腴肉甜!黄浦江大闸蟹“爬”上... 秋意浓,蟹正肥,黄浦江大闸蟹“抢鲜”出海!日前,一批重达24.2吨的黄浦江大闸蟹,在上海海关所属松江...
薪火相传匠心筑梦 刘顺明先生收... 近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满汉全席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刘顺明先生收徒仪式在热烈庄重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此次仪式...
湖北近300名大厨在江夏集结,... 11月15日至16日,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武昌鱼大厨师”职业技能竞赛在武汉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