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面食犹如这座省份的性格,不事张扬却内蕴深厚。从南到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食绝活,其中冀州焖饼与一百家子拨面堪称代表,它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讲述着河北人对面食的独到理解。
冀州焖饼是衡水地区的传统名吃,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这焖饼的“焖”字道出了全部精髓——用汤汁的余温将饼丝煨透。制作时,先要将烙好的单饼切成宽条,五花肉切片煸炒出油,加入白菜、豆芽等时蔬翻炒,注入老汤,铺上饼丝,盖上锅盖小火慢焖。待汤汁将尽未尽之时,掀开锅盖撒上蒜苗,翻拌均匀。这时饼丝吸饱了汤汁却不过分软烂,仍保持着些许嚼劲。
在冀州老城区开了四十年饭馆的王老板说:“做焖饼最难掌握火候,汤多则腻,汤少则干。好的焖饼要饼菜分明,每根饼丝都入味却不粘连。”吃焖饼一定要配一碗鸡蛋汤,干稀搭配,方能体会其中妙处。
而承德地区的一百家子拨面,则是另一种面食艺术的极致。拨面的制作过程堪称一场表演——厨师手持特制的拨面板,将醒好的面团托在左手,右手快速将面条拨入沸腾的大锅中。拨出的面条呈三棱形,中厚边薄,长短一致,如小鱼般在锅中游动。这种形状绝非故弄玄虚,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吸附汤汁。
一百家子拨面的卤料十分讲究,通常用蘑菇、肉丝、黄花菜熬制,勾芡的稠度要刚好裹住面条。当地有句老话:“拨面好吃全在拨,棱角分明汤入味。”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如今能掌握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七十岁的李师傅是拨面非遗传承人,他说:“学拨面没有捷径,全凭手感。我练了三年才拨出像样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