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冬的清风吹过福州路,百年文脉与城市历史在此刻交织。
围绕正在热展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11月9日下午,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ArtWalk画游上海”系列行走活动启程。近30位参与者怀揣对城市历史的好奇,跟随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汪涤副教授,以“从棋盘街到福州路”为主线,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沪粤文化探秘之旅,在3公里的行走中,解锁了深藏于魔都街巷的“广东密码”。
本次行走将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静态叙事,转化为一场沉浸式的户外行走。
从远东“最美教堂”圣三一堂的红砖尖顶出发,参与者们首先触摸到沪粤交流的早期印记——这座百年前为从广州来到上海的英国侨民而设的建筑,见证了两地近代联结的某个起点。沿路前行,老市府工部局大楼的宏伟轮廓映入眼帘,从昔日租界“市政厅”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这座大楼背后,是东西方管理模式的碰撞,当然更让人回溯惊奇的是其原址地块原来就是《真相画报》所在的惠福里旧址。
行至福州路出版街区与过去所称的棋盘街,时光仿佛回溯到百年前的文化盛景。在汪涤的生动讲述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思想启蒙浪潮与岭南画派的革新呐喊交织回响。这里不仅是“出版王国”的核心,更是美术革命的策源地——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在此创办《真相画报》,同时以审美书馆为据点,用画笔打破传统桎梏,让“美术革命”的火种在上海落地生根,在与海派的同行交流中熠熠展翅。随后,队伍途经麦家圈仁济医院西院,这座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见证了中西医学的交融,也承载着广东籍侨民“仁心济世”的公益精神。
在百年老字号杏花楼前,“探花楼”到“粤菜传奇”和“月饼大王”的变迁故事,让粤商“诚信经营、坚守品质”的精神变得可感可知。行至申报馆门前,结合上海美术馆馆藏画作《望平街1912》,近代中国新闻业的风云跃然眼前,而这条“报馆街”的兴盛,亦见证了海派与岭南画派在申城共同发展的探索之路。最终,行走在朵云轩的墨香雅韵中落下帷幕,这家与南方书画家紧密相连的文化地标,为本次“寻粤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点,也让参与者们在文人雅趣中,读懂了粤派艺术与海派文化的深度共鸣。
“原来南京路‘四大公司’都是敢为人先的广东商人创办的!”“以前只知道福州路卖文化用品,没想到还是岭南画派革新的起点,真是每块石板都藏着故事!”“我以前做过报纸的通讯员,报业出版对美术也有很大的推动呀。”行走途中,类似这样的惊叹声不绝于耳。
一位资深文史爱好者更是感慨道:“美术馆里的画作和文字是静态的,但这场行走让历史‘活’了起来。我们跟着导览老师的脚步,仿佛看到百年前广东籍先驱在这里经商、办学、搞艺术的身影,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单纯观展更有冲击力。”
还有参与者表示,通过本次活动重新认识了城市街巷的文化价值:“以前路过这些建筑,只觉得是普通的老房子,现在才知道它们背后串联着沪粤两地的百年情谊。广东精神的敢闯敢试和上海气派的兼容并蓄,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正是‘广东密码’的魅力所在。”
作为上海美术馆践行“社会大美育”的重要品牌之一,“ArtWalk画游上海”始终以行走为纽带,让艺术走出殿堂,融入城市肌理。本次福州路篇行走,作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延伸实践,成功将展览中的艺术故事与城市空间深度结合,让市民观众在街巷中阅读历史,于行走中感知美育。
下一篇:百名徽商游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