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一碗粉”带火一座城
创始人
2025-11-08 20:42:33

早上9点,黔西市老城区城北路5号的徐老七牛肉粉店,牛肉粉的鲜香顺着巷口飘出。“老七,烫碗加肉的牛肉粉!”熟客陈德福的声音刚落,店主徐忠跃熟练地抓起一把干米粉,浸入翻腾的热水中。几秒后,米粉吸饱水分变得软滑劲道,他手腕一扬将粉捞进瓷碗,舀入慢炖整夜的牛骨汤,加入软烂的牛肉丁,撒上翠绿的芫荽,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便递到了陈德福手中。

“吃了四十多年,牙齿落了、头发白了,还是老味道!”陈德福捧着碗,吸溜着米粉感慨。而在店铺另一角,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娜正举着手机拍摄,碗里的米粉冒着热气。“刷短视频看到有人推荐,特意来尝鲜,这汤太鲜了,牛肉也炖得软烂,果然没白来!”

这样的场景,在徐老七牛肉粉店已是日常。1981年,徐忠跃从父亲手中接过手艺开起小店,当时父辈传下的配方以红烧牛肉为主,汤里药味较重。为了让更多人接受,他反复调试上百次,终于将配方改成清炖款,既保留了牛肉的醇香,又让汤品清亮不腻。44年来,他始终坚持用本地小黄牛做原料,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熬汤必须用文火慢炖,确保每一口汤都鲜醇入味。“街坊邻居吃惯了这个味道,有的从小孩吃到长大,现在来游玩的游客也来吃,我得把这味道做好。”徐忠跃说。

在黔西,像徐老七牛肉粉这样的匠心老店还有不少。丁家牛肉粉传承自19世纪中晚期的丁银先家族,靠着老手艺吸引着代代食客;聂家牛肉粉则以独特制作工艺闻名,成为游客必点单品。2021年,黔西牛肉粉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毕节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全市共有180余家牛肉粉店散布街头巷尾,每月仅城区门店就需消耗本地小黄牛500余头,不仅串起当地人的三餐日常,更撬动了养殖、餐饮等整条产业链发展。

黔西举办的牛肉粉文化旅游季吸引市民游客参与。

这碗凝聚匠心与乡愁的粉,早已从街头美食升级为城市文旅IP核心载体。2024年起,黔西连续举办两届牛肉粉文化旅游季,将非遗技艺展示、特色美食品鉴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首届活动就带动全网总流量突破2000万,两届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74万人次。游客不仅能亲眼见证牛肉粉从熬汤、煮粉到调味的全过程,还能参与粉汤品鉴、嗦粉比赛等互动环节。如今,牛肉粉,成为黔西对外展示文化魅力、激活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多人循着鲜香而来,为这座城停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编辑 周恩宇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谢朝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泡蝎子酒用多少度酒合适?这样选... 作为一名在泡酒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爱好者,深知大家对泡酒的热情和疑惑。今儿个就专门聊聊蝎子泡酒用多少度...
“清”年爱劳动丨笃实书院56支... 当校园还在沉睡,我们已在凌晨五点集结。戴上厨师帽、系上围裙,第一次以“帮厨”身份走进食堂后厨——这里...
冬天包饺子,这馅是首选,时令蔬...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小鹅美食,可查阅更多食谱哦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好处一箩筐。现在的萝卜新鲜又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