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本期作者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风送爽,暑气渐消,我们迎来了天高云淡的秋季。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秋季不仅带来了清凉,也带来了一个烦恼——失眠。夜深人静,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或者睡后易醒,再也无法安眠。这并非个例,从中医和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确实是失眠的高发季节。
为什么秋季容易失眠?
1. 中医视角:“秋燥”与“悲秋”
秋燥伤阴:秋季气候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燥邪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导致“阴液不足”。在中医理论中,睡眠需要“阳入于阴”,即身体的机能活动(阳)平静下来,进入休息、滋养的物质基础(阴)中。如果阴液不足,好比鱼儿(阳)没有足够的水(阴),便会躁动不安,从而引发心烦、口干、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
悲秋伤肺:秋对应五脏中的“肺”,与忧悲的情绪相关。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景象容易引发人们凄凉、感伤的低落情绪,即“悲秋”。这种情绪波动会影响气机的顺畅,导致心神不宁,夜不能寐。
2. 现代医学视角:环境与生理的变化
日照时间变短:秋季日照减少,会影响大脑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一种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关键激素)。光照不足可能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从而打乱我们的生物钟。
昼夜温差大:秋季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较低,若保暖不当,身体在睡眠时可能因寒冷而觉醒,影响睡眠深度。
天气干燥:干燥的空气会引发鼻腔、咽喉不适,甚至夜间因口干而醒来喝水,打断连续的睡眠。
了解了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利用秋季养生的智慧,来改善睡眠质量。
秋季养生改善失眠的四大法宝
Part.01
食疗润燥,养阴安神
饮食是改善睡眠最直接的方式。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养心安神”为原则。
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
百合:被誉为“助眠佳品”,能清心安神,对失眠多梦、心情抑郁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推荐百合莲子粥或西芹炒百合。
银耳:滋阴润燥的平民燕窝,富含胶质。可以做成冰糖银耳羹,睡前一小碗,润燥又安神。
梨:生吃清热,熟吃滋阴。对于因秋燥引起的干咳、心烦失眠,可以尝试川贝炖雪梨。
蜂蜜:睡前用温水冲服一杯蜂蜜水,有很好的安神助眠效果。
适当增加助眠食物:
小米:所有谷物中,小米的色氨酸含量最为丰富。色氨酸在体内可以转化成促进睡眠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褪黑素。晚餐喝一碗小米粥,是简单有效的助眠方法。
牛奶/酸牛奶:同样富含色氨酸和钙质,钙能帮助大脑利用色氨酸制造褪黑素。
少吃或不吃:避免辛辣、油炸、烧烤等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羊肉等),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耗伤阴液。同时,晚餐不宜过饱,并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
Part.02
调整作息,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这是秋季养生的总纲领。
早卧:尽量在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此时入睡,有助于身体在子时(晚11点至凌晨1点)进入深度睡眠,这是人体阴气最盛、最需要休息的时刻,对滋阴养血至关重要。
早起:随着天亮的时间变化自然起床,有助于吸收清晨的阳气,使肺气得以舒展。
适度午睡:中午可以小憩15-30分钟,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
Part.03
情志调养,远离“悲秋”
管理好情绪是秋季安眠的关键。
多晒太阳:特别是在早晨,多接触阳光可以有效调节褪黑素的分泌,稳定情绪,改善季节性情绪问题。
培养静心爱好:睡前1小时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练练书法、看看闲书,让心神平静下来。避免在睡前观看刺激、恐怖的影视节目或进行激烈的脑力劳动。
适度运动: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缓解压力。但切记睡前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使神经兴奋。
Part.04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湿润:在卧室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维持在50%-60%,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鼻腔和咽喉不适。
注意保暖:秋季夜晚寒凉,应根据气温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寒从脚起”,睡前用温水泡脚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能引血下行,帮助入睡。
推荐一个简单的安神足浴方:
材料: 热水、生姜3片、花椒一小撮。
用法: 将生姜和花椒放入热水中,泡脚15-20分钟。此方有温经通络、驱寒助眠的功效。
秋季的失眠,是身体在季节转换时发出的信号。它提醒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向内关照,顺应自然之道来调整生活。通过润燥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平和的心态和舒适的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将“多事之秋”变为“安眠之秋”,让每一个秋夜都成为滋养身心的美好时光。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建设的神志病重点专科及学科,系仝小林科技专家研究室、仝小林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单位。
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专职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近50000人次。
专科实施分级诊疗、心身同治、中西并重、优势互补。主攻失眠、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情绪障碍及各类心身疾病。
专科重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开展中药、中医传统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棍针、火熨等)、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等多种疗法。
专科积极探索本土化心理治疗,目前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及调息、催眠、正念、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创伤等团体心理治疗。针对青少年、成人情绪障碍、亲子关系异常、婚姻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学习障碍等问题提供对应的心理治疗。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上一篇:原创 南瓜的“死对头”?爱吃南瓜的必看!同食就是没病找病,别吃错了
下一篇:霜降染透千亩枫!青岛张家楼藏着秋日顶流盛宴,文化节玩出新花样 霜降染透千亩枫!青岛张家楼藏着秋日顶流盛宴,文化节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