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作为冬季的起点,标志着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渐盛的转折。此时人体阳气内敛,若体内阳气不足,易受寒邪侵袭,出现畏寒肢冷、腹泻便溏、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中医认为,“冬主封藏”,立冬是调养身体、储备能量的黄金期,而艾灸作为“扶阳第一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激发经络气血,温补脾阳、固护肾气,为身体筑起抵御寒邪的“防火墙”。尤其对于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立冬艾灸可事半功倍,帮助温暖过冬。但穴位选择与操作需因人而异,科学施灸方能发挥最佳效果。
艾宜传统明火艾灸器
一、立冬艾灸的核心目标:扶阳固本,温补脾阳
1. 阳气是生命的“根”:立冬为何要扶阳?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同自然界的太阳,温煦全身、推动气血运行。立冬后,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阳气也易随之减弱,若长期熬夜、饮食生冷或过度劳累,会进一步耗伤阳气,导致畏寒怕冷、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直接补充阳气,尤其适合阳虚体质(如手脚冰凉、面色苍白、易腹泻)者。立冬艾灸如同为身体“充电”,帮助阳气顺利潜藏,为来年春季的生发储备能量。
2. 脾阳是健康的“基”:温补脾阳为何关键?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阳充足则气血生化有源,四肢百骸得以濡养。若脾阳不足,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水肿等问题,冬季因饮食温补加重脾胃负担,更需温补脾阳。艾灸脾经相关穴位,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同时化解因脾虚生成的痰湿,改善冬季常见的“虚胖”“水肿”现象。温补脾阳,是立冬艾灸的“重中之重”。
二、立冬艾灸四大黄金穴位:精准施灸,温暖全身
1. 神阙穴:温补元气的“生命之根”
位置:肚脐中央。
功效:神阙穴是先天之气汇聚之处,连接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被誉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立冬艾灸神阙,能直接温补下焦阳气,促进气血运行至全身,尤其适合脾胃虚寒(如吃冷食易腹泻、腹部冷痛)、宫寒痛经的女性。
操作要点:仰卧位,将艾条悬于神阙上方3-5厘米,以局部温热感扩散至腹部为宜,每次15-20分钟。可搭配“隔盐灸”(将粗盐炒热后填满肚脐,再覆盖姜片艾灸),增强温阳效果。
注意事项:盐需炒至微黄,避免过热烫伤皮肤;姜片需扎孔透气,防止艾火闷烧。
2. 关元穴:培补肾阳的“能量库”
位置:脐下三寸(四指并拢的宽度)。
功效:关元穴为任脉要穴,是“先天之气海”,能培补元气、温肾固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立冬艾灸关元,可增强肾脏功能,提升身体抗寒能力,缓解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操作要点:仰卧位,将艾条垂直对准关元穴,距离皮肤2-3厘米,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度,每次20-30分钟。可配合“按摩法”(顺时针轻揉关元3分钟),促进气血吸收。
适用人群:肾阳虚衰(如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
3. 足三里穴:健脾益胃的“长寿穴”
位置:小腿外侧,犊鼻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效: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立冬后脾胃易受寒邪侵袭,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艾灸足三里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同时化解痰湿,改善冬季“虚胖”现象。
操作要点:坐位或仰卧位,将艾条斜向足三里,距离皮肤2-3厘米,以局部酸胀感向小腿扩散为宜,每次15-20分钟。可配合“敲打法”(每日早晚各敲打足三里50次),巩固疗效。
搭配建议:若脾胃虚寒严重,可同时艾灸中脘穴(脐上四寸),增强温中效果。
4. 脾俞穴:祛湿化痰的“代谢管家”
位置: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度)。
功效: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能健脾益胃、祛湿化痰。立冬后饮食偏温补,若脾胃运化无力,易生痰湿,导致水肿、肥胖、慢性腹泻等问题,艾灸脾俞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液代谢,改善痰湿体质。
操作要点:俯卧位,将艾条斜向脾俞穴,距离皮肤2-3厘米,以局部温热感向腹部扩散为宜,每次10-15分钟。可配合“按摩法”(双手拇指按压脾俞穴,顺时针轻揉3分钟),缓解腹胀。
适用人群:脾胃湿热(如口黏、舌苔厚腻)、慢性腹泻者。
三、立冬艾灸的注意事项:科学施灸,安全为先
1. 体质评估:艾灸前需“辨体施灸”
艾灸并非人人适用,需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评估体质。例如:
2. 操作细节:避免“烫伤”与“过度”
3. 异常处理:身体不适立即停止
施灸过程中若出现头晕、心慌、皮肤灼伤、呼吸困难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艾灸,并就医检查。例如:
结语:立冬艾灸,温暖与健康同行
立冬艾灸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智慧,通过扶阳固本、温补脾阳,能帮助身体抵御寒邪、增强免疫力,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但请勿盲目艾灸,艾灸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个人体质与健康状况选择穴位与操作方法。艾灸前应通过中医四诊评估体质,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禁忌证;施灸过程中如有头晕、心慌、皮肤灼伤等不适,请立即停止并就医。唯有科学施灸,方能真正实现“冬病冬防,未病先治”,让身体在寒冬中保持温暖与活力。
上一篇:2025江西餐饮发展大会即将启航
下一篇:猫大厨的家常菜:青椒炒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