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年养身别乱补!科学进补指南,分清体质才有效
创始人
2025-10-30 11:22:42

前阵子同学聚会,老张往桌上一坐就唉声叹气。问了才知道,他听人说中年男人得补点人参抗疲劳,偷偷买了野山参泡酒,喝了不到一周就流鼻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去医院检查说他火性体质根本扛不住这猛料。

说实话,这事儿真不是个例。到了四十多岁,谁还没点腰酸背疼、精力不济的毛病?办公室抽屉里摆着枸杞、黄芪的越来越多,朋友圈里晒阿胶、燕窝的也常见。可你别说,补错了比不补还糟,我二姨就是例子,去年冬天听闺蜜说阿胶补血,吃了半个月便秘得直哭,后来才知道她本身是湿热体质,越补越堵。

那怎么判断自己是啥体质啊?我以前也瞎琢磨,觉得手脚冰凉就是虚寒,得喝姜茶。后来跟一个老中医聊天才明白,没那么简单。就说手脚凉吧,有的人是真寒,穿多少都暖不热,喝碗羊肉汤能舒服半天;可有的人手心还冒冷汗,嘴巴里又干又苦,这就不是纯寒,是虚中带湿,再喝姜茶就该上火了。

最简单的法子,平时多观察自己。早上起来看看舌头,舌苔白白厚厚的,舌头边缘还有齿痕,大概率是湿气重;要是舌苔黄腻,嘴巴里总有异味,那可能是湿热。还有上厕所的情况,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多半是湿气闹的;要是大便干硬,好几天才一次,可能是阴虚火旺,得滋阴不是补阳。

我邻居王叔就挺聪明,他之前总觉得累,吃了不少蛋白粉、增肌粉,体重没涨多少,肚子倒大了一圈。后来去社区医院做了个体质辨识,医生说他是气虚,不是缺营养,让他别瞎吃那些高蛋白的,每天用党参、麦冬泡水喝,再加上傍晚散步半小时,不到一个月精神头就回来了。

真要进补,也得选对东西看季节。春天别吃太燥的,像鹿茸、肉桂这些,容易让人上火长口疮,不如用点山药、莲子熬粥,温和又养脾。夏天天热,出汗多,更不能大补,泡点菊花、枸杞茶,加点西洋参片,清热又补气,我去年夏天就这么喝,比喝冰镇饮料舒服多了。

刚才忘了说,有两类人尤其不能乱补。一类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很多补品里含糖量高,或者有升压成分,比如人参就可能让血压波动。另一类是刚感冒发烧完的,身体里还有邪气没排干净,这时候进补等于把邪气关在身体里,好得更慢。我上次感冒刚好就喝了碗鸡汤,结果又烧了两天,后悔死了。

其实中年人进补,最忌讳求快。我见过有人为了提神,一次吃三颗人参含片,当场就头晕心慌。养生这事儿急不来,就像我爸,他是阳虚体质,冬天坚持每天喝一小碗当归生姜羊肉汤,喝了三年,现在冬天穿的比我还少,也不冻手冻脚了。他总说,食补跟种地似的,得慢慢养,哪能一口吃成胖子。

还有些人迷信进口补品,说国外的鱼油、辅酶Q10效果好。我不是说这些东西没用,但得看适不适合自己。我同事小李买了进口的深海鱼油,吃了一个月总拉肚子,后来才发现他对海鲜过敏。本土的食材多好啊,红豆薏米祛湿,百合莲子安神,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法子,安全还不贵。

说到底,中年养生的关键不是买多少补品,是把日子过对。三餐规律点,别总熬夜,心情放轻松,比啥补品都管用。要是实在拿不准自己的体质,就去医院问问专业医生,花不了多少钱,总比瞎补伤身强。

我身边还有人补出问题的,比如吃何首乌乌发,结果伤了肝。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啊?或者有啥自己觉得管用的进补小法子,评论区聊聊呗,也让大伙少走点弯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蝴蝶酥有多‘卷’?第九届大... 在上海的美食界,蝴蝶酥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点心之一。你知道吗?这款外表酥脆、内里松软的美食,不仅让人垂涎...
不得了,肇庆送出1200份免费... 来源:端州电视 (免责声明:1、文章部分图片以及内容来源网络。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
金黄酥脆的虾仁丝瓜烙,新手也能... 夏天的餐桌总少不了清爽的丝瓜,软嫩清甜的口感自带降温属性,而当它遇上鲜弹的虾仁,再摇身一变成为金黄酥...
立冬艾灸正当时:扶阳固本,温补... 立冬,作为冬季的起点,标志着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渐盛的转折。此时人体阳气内敛,若体内阳气不足,易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