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8日,九寨沟景区连续8日门票预订达到最大承载量,在国庆大假之后再次迎来“黄金周”。金秋十月,九寨沟县秋季游客屡创新高,九寨沟景区本月已超17天达到最大接客量。
2025年,九寨沟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暑期与“国庆·中秋”黄金周两大节点接待量再创新高,10月24日,九寨沟景区全年游客总量突破600万人次。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九寨沟以“县局司”联动机制破解旅游治理难题、重塑服务品质的生动实践。
随着武九高速、九绵高速、川青铁路部分路段通车,根据旅游高峰应急保障工作实际需要,九寨沟县协商建立了由九寨沟县委、县政府、九寨沟管理局、阿坝大九旅集团三方组成的“县局司”联动指挥模式,突显“县局司”三方“应时聚、平时联”功能,实现优势互补最优化、整体联动最强化目标,此项机制进入常态化运行。
在今年突破600万游客的“大考”中,九寨沟“县局司”机制展现出强大协同力。
协同治理:从“各自为战”到“一体联动”
面对旅游高峰期的多重挑战,“县局司”机制以“统一指挥、归口管理、信息对称、整体联动”为原则,打破原有管理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与效能提升。今年以来,三方联合召开旅游服务保障专题会议20余次,制定并优化应急保障预案10余项,推动景区内外服务“一盘棋”运作。
在2025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九寨沟景区连续7天达到4.1万人单日接待上限。面对如此高强度客流,“县局司”通过提前研判、动态调度,累计调配摆渡车807班次,安全运送游客5.3万余人次,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零重大舆情、零重大投诉”的保障目标。
一线坚守:用脚步丈量服务温度
在游客看不见的地方,是各部门工作人员日夜不停地守护。漳扎镇200余名镇村干部长期坚守旅游一线,累计提供咨询服务逾600万次;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478户次,处理投诉738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23.8万元;交通运输服务中心调派摆渡车辆2700余辆,安全摆渡游客26万人次,实现高铁站与景区的无缝衔接。
志愿服务队伍同样成为九寨沟一道亮丽风景。团委组织1200余人次志愿者,在沟口、停车场等重点区域设立服务点,累计服务游客60万人次。他们中有的每天步行超过3万步,有的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用真诚服务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
智慧赋能:科技提升游览体验
面对大客流压力,九寨沟创新实施“分时预约+动态候补”机制,将游客平均排队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32个智能检票通道实现每小时1.9万人次的高效通行,400余台观光车组成的“珍珠链式”运输体系将候车时间稳定在5分钟以内。
智慧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优化了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规律,景区能够提前预判拥堵点位,灵活调配服务力量。无人机监测与地面服务相结合的双轨体系,使服务响应效率提升20%,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的转变。
严格监管:守护“天下九寨”金字招牌
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今年九寨沟县各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综合行政执法局检查涉旅市场主体1194家次,查处违法行为254起;文广体旅局处理旅游投诉329起,实现游客满意度100%;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3起,食品安全案件128起,构筑起全方位的旅游安全保障网。
在“县局司”机制推动下,九寨沟实现了从单一景区管理向全域旅游发展的跨越。通过联合营销、线路整合、服务标准统一,神仙池、甲勿海・熊猫园等周边景区接待量创新高,形成了“核心引流、全域受益”的良好局面。
九寨沟县单一景区突破600万游客接待量,不仅是一个数字里程碑,更是该县全域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体现。从管理分离到协同共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九寨沟用实践证明了“县局司”机制的生命力,为全国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九寨经验”。
文/程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