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上午10点,黄田坝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里,香气四溢,笑语盈盈。一场名为“非遗手作饼香传承”的公益活动,正将三十多位辖区居民聚集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文化空间。在这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展品,而是每个人手中触手可及、可闻可尝的温暖实感。大小朋友们活力满满,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传统技艺与邻里温情的沉浸式体验。
匠心启蒙:指尖传承的第一课
活动伊始,非遗技艺的传承从最基础的环节娓娓道来。从揉面时手腕力道的精妙把控,到馅料黄金配比的代代相传,再到为圆饼塑形的经典手法,每一个步骤都被细致地演示与讲解。这不仅仅是一次制作教学,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过程,让居民们得以快速触摸到非遗工艺的灵魂与精髓。演示环节刚结束,大家早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唤醒这份沉睡于配方中的古老记忆。
沉浸创作:面粉飞扬间的欢笑与温情
操作台旁,瞬间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创作工坊。大小朋友们围坐一圈,撸起袖子,全身心投入。有的小朋友踮着脚尖,使出浑身力气揉捏面皮,专注的小脸涨得通红;许多家庭则开启了默契的合作模式,家长负责调馅,孩子专注塑形,其乐融融。
现场更是趣味横生,充满了童真。一位心急的小朋友,等不及蛋黄烤制成熟,便悄悄将生蛋黄揉进了馅料里,这个可爱的“小失误”引得周围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志愿者见状,微笑着上前耐心引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正确的制作方法自然传递。尽管手上、脸上甚至衣服上都沾了斑斑点点的面粉,但每个人都乐在其中,眼神里闪烁着专注与喜悦的光芒。在这一揉一捏、一按一压之间,传统美食所独有的温度与质感,从指尖缓缓流入心田。
香飘满堂:分享与收获的双重甜蜜
时光在指尖流淌,一盘盘凝聚着大家心血的手作圆饼被送入烤箱。当烤箱提示音响起,门被打开的刹那,浓郁的饼香如同温暖的浪潮,瞬间席卷了整个空间,令人垂涎欲滴。
收获的时刻总是充满幸福感。有的居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热乎乎的饼香在口中绽放,脸上立刻洋溢出满足的笑容;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作品装入打包盒,像珍藏一份宝贝,准备带回家与亲人共同分享这份独特的非遗美味。在随后的分享环节里,大家互相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着制作中的心得与趣事。空气中,不仅弥漫着刚出炉圆饼的诱人香气,更流淌着邻里间其乐融融的温情与对非遗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场活动,成功地将非遗技艺从“高阁”请到了“灶台”,让辖区居民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它在欢声笑语的互动中,进一步织密了邻里关系网,为社区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下一步,黄田坝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承诺,将继续深入挖掘宝贵的非遗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社区土壤中,绽放出更加鲜活、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