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晋东南大地藏着一部用五谷写就的风味史诗。这里上党盆地沃野千里,太行山泉清冽甘甜,孕育出以面食为魂、药膳为韵的独特饮食体系。
若想在四、五天里,既能登太行之巅赏云海松涛,又能循着香气解锁非遗美食,这份攻略便是你的向导。它将带你穿梭于太行山水与古建遗存之间,在品味沁州黄小米宴、高平“十大碗”、阳城烧肝等地方至味的同时,感受“舌尖上的非遗”活色生香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启程,在山水与烟火气中,读懂晋东南的独特基因。
01
沁县:
千年醋香里的山水秘境
位于晋东南太行山与太岳山环抱中的沁县,隶属于长治市,素有“北方水城”之称。皇家贡品“沁州黄”小米而名扬天下。以沁州黄小米为灵魂酿造的沁州黄小米醋,更是传承数百年的非遗瑰宝,成为沁县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沁州黄米醋”以被誉为“米中黄金”的沁州黄小米为核心原料,经选料、润料、蒸料、冷却、拌曲、发酵、拌醅、熏醅、淋醋等传统工序酿制,最终成就色泽红亮、酸而不涩、香而微甜的独特风味,是凉拌、烹炒、佐餐的佳品,更是当地人家中不可或缺的调味灵魂。
除了沁州黄米醋,沁县的特色美食也值得一一打卡:用沁州黄小米熬煮的小米粥,浓稠绵密、米香浓郁;沁县干馍外脆内软,可直接食用,也能蘸着米醋开胃解腻;还有以本地食材制作的炒不烂,搭配一勺米醋,酸辣鲜香,尽显晋东南家常风味。
炒小米
离城前,别忘了到山西惠而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选购伴手礼。特别推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州黄米醋”,瓷坛包装古朴典雅,开盖瞬间酸香扑鼻,既是烹饪佳品,更是养生良方。
02
高平:古韵筵席里的炎帝乡味
高平市,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是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更拥有珍贵的古建遗存,历史底蕴深邃厚重。比这些古迹更为“鲜活”的历史,则藏在一席传承千年的宴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平“十大碗”之中。
高平“十大碗”又称“高平酒席”,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汉族筵席之一,其起源与祭祀文化深度绑定。每一口都藏着千年的文化印记,如今既是当地人婚丧嫁娶、节庆宴请的压轴筵席,也是外地游客必尝的非遗美味。
除了“十大碗”,高平的其他特色美食同样不容错过:高平烧豆腐因长平之战传说得名,外焦里嫩,蘸上蒜泥陈醋,酸辣开胃;高平手擀面吸收了肉汁的鲜香,面条筋道,饱腹感十足;还有口感软糯、甜而不腻的高平黄蒸,以黍米面包裹豆沙或枣泥,是当地经典的家常甜点。
高平手擀面
高平黄蒸
高平烧豆腐
若想沉浸式体验高平“十大碗”,市区的“翠岭高平十大碗”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是最佳选择,店家还会搭配传统宴席仪式,让食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古礼魅力。
03
阳城县:舌尖上的世代传承
阳城县坐落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晋城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更孕育了众多令人垂涎的非遗美食。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烧肝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郝酥果,便是当地饮食文化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阳城烧肝是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吃,历史悠久,承载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寓意。其制作工艺尤为考究,已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凤城镇官道村的阳城县美天食品厂,是品尝和购买正宗阳城烧肝的首选之地。
阳城烧肝
郝酥果是阳城又一非遗珍宝,已被认定为 “晋城老字号”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郝酥果的阳城县惠众田园农业有限公司,位于被誉为“杏福小镇”的演礼乡清池村。这里是一个集观光休闲、生态采摘、度假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田园山庄。
郝酥果
你也可以将品味非遗美食与游览阳城的景点相结合。逛一逛皇城相府这座“东方古堡”尝一尝地道的八八宴席,体验相府家宴的排场,别忘了点一份阳城烧肝作为前菜。再驱车前往演礼乡的清池村,在惠众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好运来庄园)体验田园风光,并购买新鲜的郝酥果作为伴手礼。
04
壶关县:唇齿间的岁月珍馐
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坐落于长治市东北部,境内太行风光旖旎,街头巷尾的非遗美食更承载着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中“羊汤飘香、酱藏鲜美”的组合尤为经典。
作为壶关县的传统名吃,羊汤历史极为悠久,有着“源于魏晋,流于元明,盛于清末,名扬当代”的清晰脉络。旧时壶关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羊汤,郭国芳家便是其中的传承代表——清乾隆年间,其先祖创立郭氏羊汤一店,历经数代坚守与打磨,至今已逾百年。
如今郭氏羊汤,不仅是“中华老字号”,更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严守12道核心工序:从“相”选优质山羊,到“宰”“褪”“洗”清洁处理,再经“修”“淤”去腥提鲜,最后以“炖”“煮”“炸”“剁”“包”“舀”锁住羊肉本味,每一步都彰显着百年匠艺。成品汤色乳白、肉质软烂,一口入喉满是鲜香,是壶关人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
郭氏羊汤
若说郭氏羊汤是热乎的烟火气,那旱地西红柿酱便是壶关人“藏”住四季鲜美的智慧结晶。壶关旱地光照充足,西红柿遵循“自然熟”规律生长,不催熟、无添加,原生态的生长环境让其兼具高营养与浓醇口感。
由长治市峡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制作的旱地西红柿酱,最大程度保留了西红柿的本真风味,久贮仍能保持鲜美。
来长治,品尝旱地西红柿酱的醇厚,品味郭氏羊汤的百年传承,让味蕾沉浸在这场非遗美食的盛宴中,感受长治独有的美食文化魅力。
05
盂县:山水之畔的粗粮盛宴
位于晋东太行山脉西麓,距阳泉市区约70公里。这里坐拥深山生态之美,农耕文化传承悠久,除了山水风光,藏在梁家寨乡猫铺村的“阳泉猫铺粗粮柴火饭加工坊”,更是把山间杂粮做出了养生好滋味。
初次寻访的食客,常会被这里“柴火+杂粮”的老味道打动。最具特色的是柴火烹饪工艺:以木材为燃料,经长时间明火慢煮,让主食充分吸收火力。猫铺村的猫铺文化小镇在保留传统景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果蔬采摘、户外生活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等元素。小镇内,“状元桥”“双会桥”“长寿桥”等传统景点经过精心修缮,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打卡点。
豆面抿圪饾是盂县民间普遍的面食,随着人们身体保健的需要,已在大小饭店中演变为一种风味小吃。
06
平定县:
龙筋黄瓜干与百年贡品滋味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东部的阳泉市,地处太行山西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冠山森林公园、娘子关景区等著名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而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那道道承载着历史与传承的地道美食——“龙筋牌”黄瓜干,它不仅是中华老字号,也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闻名遐迩的“龙筋牌”黄瓜干,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清朝时被定为皇室贡品,乾隆皇帝更亲赐“龙筋”皇票,如今仍是全国独家生产的特色美味。
“龙筋牌”黄瓜干以优质黄瓜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心加工而成,自带“三绝”特质:瓜条细长、柔软、色泽翠绿,复水后色鲜、味香、质脆。吃时,清脆可口、越嚼越香、别具风味。早在五百年前就跻身“宴席四干”之列,是兼具风味与底蕴的经典美味。如果游客想带点伴手礼,可以前往平定县保康黄瓜干专业合作社。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栗美霞 姚凡
上一篇:早上好!适合立秋发朋友圈微微凉意且诚心欢喜的早安文案
下一篇:烧饼 改出彩儿的胡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