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吧,就像你走进一家火锅店,菜单上一百多种菜品,但最后十桌有八桌都点“麻辣牛肉+金针菇+土豆片”。你问:怎么不点点“烤鹅肝配冰淇淋”?——因为好吃不好吃是一回事,能不能活着离开火锅店是另一回事。
因为平台推荐机制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厂牌”。书没人点、收藏没人加,直接埋了。于是作者们很快就悟了:
结果就是大家一窝蜂往“霸总灰姑娘、重生开挂、无敌爽文”冲。毕竟,谁也不想自己辛苦一周,最后换来两个阅读加一条“作者你写的啥玩意”。
不是没有,是被毒打过了。
写手们久而久之就明白:创意可以有,但不要太多。
毕竟读者一边喊“求创新”,一边又最爱点老梗。就像嘴上说减肥,手里永远拿着炸鸡。
大神=自带流量光环。
他们敢写冷门,读者会说“真香”;小作者敢写冷门,读者只会说“再见”。
这就像周杰伦出新歌随便哼两句大家都说神,普通网友发个原创demo,只会被评论区统一回复:“兄弟你还是考研吧。”
因为写一个能改编影视的IP,往往要熬三五年,前期数据还可能惨不忍睹。大多数写手一边上班一边码字,你跟他说“坚持文学理想”,他会回你一句:“哥们,我今天加班到十点,能水出三千字‘系统送我一套房’就谢天谢地了。”
同质化不是作者没脑子,而是市场选择。
快餐时代,要的就是“量大管饱”,至于“米其林创意料理”,只能算锦上添花。
换句话说:
所以别骂写手没梦想,他们不是没梦,只是梦想抵不过房租,灵感拗不过流量。
要是哪天真有个平台敢兜底奇思妙想的流量和收入,你马上能看到一堆作者冲出来写《异世界程序员靠Excel统一大陆》。
——毕竟,写手们不是没有才华,只是钱包不允许他们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