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多少人对扬州心生向往;杜牧笔下的“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明月夜”,更是让扬州的秋色与月夜,从此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作为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自古以来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留下众多千古流传的诗篇。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体验休闲慢生活
Tips:
扬州早茶(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蟹黄汤包、三丁包、五丁包、清茶)→皮市街、彩衣街→品美食(扬州炒饭、狮子头、大煮干丝、文思豆腐、扬州老鹅、藕粉圆子等)→澡堂泡澡搓背修脚
中国当代小说家、扬州高邮人汪曾祺写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扬州藕饼“酥、香、鲜、嫩”;写干丝“一块豆腐干要片十六片,切丝细如马尾,一根不断。一边喝茶,吃干丝,既消磨时间,也调动胃口”;作品《五味》中狮子头、汪豆腐、马蹄肥肠等勾勒出扬州的烟火气。
2001年,扬州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是全国第一个获命名的菜系之乡。18年后的2019年,扬州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是江苏省第一家入选的城市,也是中国第四家。从全国第一个菜系之乡到“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美食形成了“高雅、精致、融合、时尚、养生”的特点,征服全球味蕾。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流传的古话中的“皮包水”,便是约上三五好友喝早茶,点上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蟹黄汤包、三丁包或者五丁包等应时点心,泡上一壶茶。人们围桌而坐,谈天说地间吃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除了面食,扬州炒饭、狮子头、大煮干丝、文思豆腐、扬州老鹅、藕粉圆子……扬州人用独特的技艺,烹饪出被国宴青睐、香飘四海的淮扬菜。品尝完美食,游客可选择去皮市街、彩衣街散步消食。
夜幕降临,“晚上水包皮”的意思就是去泡澡,在澡堂,可享受擦背修脚服务。修脚技艺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专用刀具结合中药材修治脚部,兼具医疗与保健功能,因技法细腻被誉为“肉上雕花”。
跨年夜来大明寺撞“吉祥钟”,体验多彩民俗迎接新年
Tips
平山堂东路→“淮东第一观”石刻→大雄宝殿→栖灵塔→鉴真纪念堂→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西园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西江月·平山堂》中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深情缅怀。词作中的“平山堂”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郊的大明寺内。大明寺,其历史可追溯到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大明年间建造,因初建于此时而得名。
(图片来源大明寺官微)
大明寺,自古以来高僧辈出。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前,曾任大明寺住持。为纪念鉴真法师,寺庙内于1973年修建鉴真纪念堂。其正殿由我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日本唐招提寺的金堂设计。纪念堂前碑亭内横卧一方汉白玉巨碑,上镌有郭沫若手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正殿里,通过图文以及文物展示鉴真大师传奇的一生。
(图片来源大明寺官微)
大明寺内最核心的地标则是栖灵塔。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在全国建立30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唐武宗期间被毁。今天的栖灵塔是一座仿唐式建筑,登塔可远眺瘦西湖美景。此外,大明寺内的谷林堂、欧阳祠、西园等也是欣赏园林风光的好去处。
撞钟祈福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12月31日,大明寺内有“撞钟迎新盛典”,已连续举办20多年。游客可写“许愿牌”、撞“吉祥钟”、吃“增福面”,参与各类茶道、诗歌、书画等主题跨年活动。除了跨年,景区常年有“大明寺鉴真东渡禅茶秀”演出,游客可通过茶艺表演和文化展示,深入了解佛教文化与茶道的融合。
在历史与文学交融的瓜洲古渡,体验“春江花月夜”的浪漫诗境
Tips:
瓜洲古渡公园→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葵园→瓜洲泵站
位于扬州最南端的瓜洲,因古运河在此汇入长江,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古往今来,李白、白居易、张祜等文人墨客在瓜洲都留下了传世之作。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泊船瓜洲》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使得瓜洲渡口妇孺皆知,声名远扬。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高潮也发生在瓜洲。
(图片来源扬州文旅)
今天的瓜洲古渡已成为瓜洲古渡公园。步入公园,满眼尽是高大茂密的树木,各色花卉肆意绽放,亭台楼阁间透露出古朴典雅的气息。公园内修建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沉箱亭”和杜十娘广场。
(图片来源扬州文旅)
打卡完瓜洲古渡公园,自然要去春江花月夜艺术馆瞧一瞧。“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通过声光电技术、音诗书画及多媒体互动装置,春江花月夜艺术馆系统展现诗歌的文学价值与艺术衍生。馆内还陈列扬州剪纸、玉雕等非遗艺术品,及雕版印刷《春江花月夜》全文。此外,瓜洲古镇上还有葵园、瓜洲泵站等网红打卡点。
来扬州吧!沉浸诗词意境,解锁千年诗意下的风姿雅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 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