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里有没有一道“等你回家的菜”?
对80岁的赵慕宏来说,退休厨师的身份早已淡去,“三个孩子的父亲”“孙子们的爷爷”才是他最珍视的标签。每逢孩子们归家的日子,他总会提前在路口守候,厨房里的蒸笼也准时腾起白雾——那熟悉的热气里,藏着一道始终“等你回家”的菜。
这道粉蒸鸡,是赵慕宏儿孙们从小吃到大的味道,他们更愿亲切地叫它“父亲牌粉蒸鸡”。
赵慕宏二女儿赵保仙
赵慕宏二女儿赵保仙说:“在我们平川老家,粉蒸羊肉挺出名的,那时候,我爸爸是学校的大厨,他每做一道菜,同事们都赞不绝口,村里人也很喜欢。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我爸爸就发明了这道粉蒸鸡。当时吃到了那道菜,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平时我们吃的鸡肉要么是煮的、要么是炒的,从来没有吃过粉蒸鸡。第一次端给我们吃的时候,相当激动,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
每一次烹制粉蒸鸡,赵慕宏从选料到处理都格外用心,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也是他几十年不变的习惯。
赵慕宏
“城市里样样都方便,买什么东西都有,看病,方方面面都很便利。但很遗憾的是买不到家乡的土鸡。市场也有土鸡,但是我总觉得还是家乡的纯土鸡更好。”
赵保仙说:“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现在只要我们有空,爸爸就会做给我们吃。”
1989年,43岁的赵慕宏第一次兴致勃勃地在家里做这道粉蒸鸡,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他早已不复当年的思维敏捷、动作利索,连简单的砍鸡都慢了下来,但他对家的爱愈发厚重,全藏进了这道始终未变的菜肴里。
赵慕宏表示:“我年纪大了,儿女工作忙,别的忙帮不上,但在吃的这一方面,我要多给他们做几顿。”
赵慕宏的“父亲牌粉蒸鸡”除了优质主食材打底,更离不开他亲手调配的独家配料。
大米炒至金黄,阵阵米香慢慢释放;黄豆经高温翻炒,腥味褪去,豆香满溢。待两种颗粒手工舂碎,香味达到顶峰时,特别加入过油的桂皮、陈皮、草果和新鲜茴香,这便是赵慕宏琢磨了几十年的粉蒸秘方。
赵慕宏说:“用木桶蒸的原因是,蒸汽可以往下渗透,油滴落到底部。”
赵保仙称:“现在我们已经成家立业了,每次爸爸知道我们要回来,都会在路口远远的等着我们。进门就可以吃到这道菜。我觉得挺幸福的,他80多岁了,还为我们做粉蒸鸡。”
大火蒸够两个小时,粉蒸鸡的香气在屋内四处弥漫,父亲藏在菜里的爱意,也随着这股香气越来越浓烈。
赵保仙:“小时候,条件艰苦,能吃到这道菜,我觉得很难得,因为平时基本吃不到。到现在,我不敢说在省外如何,但在我们省内,我爸爸做的粉蒸鸡绝对是一绝,是我吃过最好的。”
对于赵慕宏来说,这道粉蒸鸡不过是他职业生涯里一道寻常的创新菜,可对家人来说,这道菜里承载着父亲满满的暖意。
赵保仙说:“我爸爸给我的启发,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大胆地去尝试、挑战,才可能出现奇迹。否则会原地踏步,不会前进。”
“为父母做的菜”:一碗长寿面
如果为父母做一道菜,你会做什么?
“我想做一碗长寿面,庆祝他的八十大寿,祝他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因为小时候我们过生日,父母都会给我们煮鸡蛋,给我们做一碗面条,他们希望我们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如今他们老了,我也希望他们健健康康 ,长命百命 ,安度晚年。”
赵保仙的父亲赵慕宏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厨,一双巧手能把普通食材做出百般滋味,连一碗普通的面条,经他的手煮出来,汤头都鲜得能让人连喝三碗。
赵保仙表示:“我做饭做菜都是跟父亲学的。小时候,他常在村子里帮厨,我们都是跟他学做菜。等我们长大了,他就教我们三姊妹厨艺。”
如今,父亲灶台旁边张望的那个女孩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当年父亲“窝蛋”的技巧、熬汤的秘诀,都刻在她骨子里。
赵保仙表示:“我老家在平川,到外面打工的时候,父母来看我。我第一次给他们做饭,当时做的不好吃,盐巴咸,但是父母都说好。我尝了一口,发现相当难吃。我希望这碗面能煮很久,煮的长长久久,希望他们两个老人长命百岁。”
来源:今日宾川
编辑:张丽青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