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会上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辅导并推荐申报的泰州兴化市东罗村,与浙江省荻港村、四川省基卡依村、贵州省黄岗村等4个乡村成功入选。东罗村也成为江苏首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东罗村党总支书记罗国康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的手中接过奖牌。
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最佳旅游乡村”项目,旨在促进旅游在重视和保护乡村及其相关景观、知识体系、生态和文化多样性、本土价值观和活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以及美食方面的作用。目前全球共有200多个“最佳旅游乡村”,我国以总数19个位居世界第一。
为何东罗村能一举赢得这一世界级荣誉?东罗村此次入选,又对“水韵江苏”有何意义?10月18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了省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
东罗村坐落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东邻享誉全球的“垛田花海”,西接李中水上森林。
“千亩蟹塘连垛翠,一川菜花绕水柔。”被誉为“水上明珠”的东罗村傍湖而建,依垛而居,两河两湖环抱,垛格与沟河交错纵横,尽显里下河水乡村落的生态风韵。村里拥有大米、龙香芋、大青虾等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是典型的“鱼米之乡”。2019年,东罗村正式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文脉悠长的东罗村,兴化独特的农耕文明在此留下不少印记,这些丰厚的本土文化元素眼下正被精心挖掘。老照片、农耕工具、生活工具……为了留住乡愁记忆,东罗村建起“东罗秋实”乡村发展展览馆,陈列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兴化乡村建设的相关实物、文字记载,生动描摹了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及未来发展愿景。
以节庆活动点燃文旅热度,东罗村连续16年参与兴化千垛菜花旅游推广活动,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等重要节庆活动,并开设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备受市场青睐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遗产在利用中活态传承。
青砖黛瓦、创意壁画、河岸榭道、咖啡书屋……如今,走进东罗村,古朴与时尚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乡村民宿,还有乡村大礼堂、垛田文化馆、特色老街等乡村新业态。
这背后,依托的是发展思路的拓展——东罗村坐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两件“无价之宝”,如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份“双遗产”?
当地给出的答案是“共建共享”,东罗村积极探索“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合作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内生动力——当地政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为发展筑牢根基;引入专业市场团队,精心打造“碧水东罗”主题IP,成功培育出“耘朵”民宿、“几木”咖啡馆等契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业态,并策划开发“八十八仓”“壹禾壹斗”等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将农产品与文化创意结合,提升品牌附加值;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同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与服务,实实在在地共享发展红利,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兴化东罗村成功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正是江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共同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江苏围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出政策引领、文化赋能、资金支持、人才驻村等一系列“组合拳”,研究出台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建立13个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工作站、“结对送智”4批次109人,联合推出“乡旅E贷”专项信贷产品,为5300多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提供贷款支持239亿元。
眼下,江苏已打造了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培育出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大量村民返乡就业、城市居民下乡创业,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江苏希望田野上的一道风景线、乡村振兴中的一条致富路。截至目前,江苏拥有60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南京江宁黄龙岘茶文化村、南通海门颐生村等5个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为全球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样本。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江苏全省365个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933.8万人次、游客花费31.3亿元,较去年分别增加143万人次和5.1亿元。三产融合拉动下,2024年,东罗村全年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增长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增长8.1%。
江苏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兴化东罗村为典型,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持续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更多“水韵江苏”美丽乡村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吸引游客更好地来这里“望山看水寻乡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上一篇:门头沟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