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预制菜话题陷入舆论漩涡的西贝,正试图通过更换门店logo、下调菜品价格、大规模发放代金券等一系列举措走出困境。搜狐美食实地探访发现,与9月争议期间相比,国庆假期之后西贝北京个别门店工作日上座率明显上升,周末甚至出现了排队现象。多位消费者表示,实际用餐满意度优于预期,更在意到店体验,而非舆论争议。在专家看来,西贝的此番自救行动还面临成本与效率如何平衡的问题。
10月14日,周二中午,搜狐美食在西贝北京石景山万达店看到,上座率最高时约有80%,顾客以家庭客群为主。五名服务员在电梯口热情揽客,主动递上印有“西贝请您吃饭”的宣传单和便携装燕麦麸皮饮,进店后即刻免费提供西瓜子和小米粥。
图源:搜狐美食
这家店外原先的红色logo已被替换为绿色“我从草原来”标语。不过,店员表示这一更换只是单店试点,并非全国同步。门店入口处“明厨”窗口可以看见完整烹饪流程,店员主动向顾客介绍后厨操作流程。
图源:搜狐美食
多位顾客表示,店员门口热情揽客的态度,“可退可换”的承诺配合热情服务,成为吸引新客群尝鲜和家庭客群回流的关键因素。
西贝从10月1日启动了降价举措,此次西贝部分菜品的降价幅度大致在20%左右。9月24日至10月8日,西贝推出“100元堂食代金券”,全国门店通用,有效至10月31日;10月9日起升级为“满50元送50元券”,消费实付满50元即送1张,可叠加使用,30天内有效。
价格优惠成为吸引顾客进店的“敲门砖”。一名顾客指着42元的套餐对搜狐美食说道:“一个馕加六串烤肉,量大实惠,一个人根本吃不完;用券后性价比非常高。”
图源:搜狐美食
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使用代金券后的消费记录,表示西贝活动力度很大,是“实力宠粉”。
代金券发放是最直接有效的引流手段,有媒体报道,超过六成新客使用代金券消费。多位消费者表示,代金券通过闲鱼、门店活动等渠道能轻松获取,实际支付金额大幅降低。
不过也有消费者依旧持观望态度,对于代金券发放结束以后是否继续吃西贝,“关键看后期产品控制和品类,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消费者认可和满意”。
多位顾客向搜狐美食表示,对西贝与罗永浩的事件了解有限,“我就是来吃个饭,不太关心他们吵架的事,好吃、价格合适就会再来。”一位独自用餐的中年男性顾客表示,实际到店体验与网络舆论存在差距。
搜狐美食在探访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此次争议核心的预制菜问题,消费者的接受度存在明显的场景差异:一位与朋友聚餐的年轻白领表示:“现在商场里的餐厅大多数都是预制菜,我觉得无所谓,好吃快捷就行。”带着老人和孩子来就餐的母亲则表示:“如果是给孩子吃,希望更新鲜一点,但大人自己吃的话,预制菜也能接受。”
不少家庭顾客认为,西贝可建立“全透明儿童餐”系列,公开食材来源和制作全过程;同时诚实地告知哪部分菜品使用预制工艺,并解释其安全性和效率优势,通过坦诚沟通重建信任。
“现在堂食便宜了,外卖还是贵。”有顾客认为,西贝的降价策略不能止于短期代金券。
西贝已取消此前标志性的“25分钟上菜”沙漏计时承诺,目前平均上菜时间有所延长。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表示:“西贝将部分菜品改为现制,虽能强化‘新鲜现做’标签,但可能面临成本与效率的平衡难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苏锡嘉教授认为,西贝此前的应对未能抓住重点,因为危机应对的重心不是自证清白,而是挽救信心。
撰文 | 意欢 视频 | Ha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