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晚上,广州猎德祠堂广场摆起了几十张桌子。随着饭点到来,人们也慢慢聚集。不一会儿,铺着红色餐布的桌子上陆续上满了大菜。红烧猪脚、烧肉、白切鸡……这是西柚第一次参加这种广式流水席,在座的全是随机的陌生人。
原本场面有些局促,有的人小声说话,偶有社牛大哥招呼大家多吃点。顷刻之间,随着一声闷雷,豆大的雨砸来,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发出了一声“哇”,人群突然在雨中沸腾了。
“保卫饭菜!”有人快速抓起空盘子盖住刚上来的大虾,人们默契地抬起桌子就往树里躲,经历过了这一遭,人们突然笑作一团,继续坐下吃饭,越吃越嗨,还聊了起来。临近结束,原本不认识的一群人举杯合影,说着“明年还要来吃”。
人们冒雨吃流水席。(图/@瑞塔出来滑)
这是西柚难得的经历,一直以来都很社恐的她,第一次在陌生人的人群中感到一种纯粹的快乐。这是小红书马路生活节里的活动之一,因为在游园会中赢得10个币,她得到了这个去祠堂吃流水席的机会。
这个秋天,一场名为“马路生活节”的城市实验正在上海、广州、杭州三城展开。通过一张“小红卡”,小红书串联起各种轻松、俏皮的体验,让人们在citywalk和游园会中探索城市街巷和公园,用好玩的方式发现宝藏小店,体验城市生活细节。
马路生活节游园会现场。
把生活从“别处”揪回来
10月的一个早晨,上海湖南路上的一家咖啡店挤满了蹦早迪的年轻人。这些起得比晨练大爷大妈还早的人们,随着funk音乐,和@早安disco一起自由摆动。上海年轻人,什么时候爱上了早起?
是秋天的召唤吧!这是上海最好的季节,人们决定出门。有人在上海长宁区新华路上捡到了一片特别的落叶,上面写着一首诗,竟然是来自演员马思纯的“不要觉得秋天悲伤,如果不走过这一场秋,怎么抵达春天的艳阳”。
散步在上海街头,会偶遇落叶诗歌。
还有什么比发呆更奢侈的事情?在襄阳南路咖啡豆仓咖啡店门口,人们领到了小马路限时活动的发呆大屁垫,开始了随便大小坐。
晚上,在愚园路的十二海里编辑部咖啡馆,有人乱入了一场“梦话乱讲大会(甄嬛传专场)”,《甄嬛传》剧情变成职场脱口秀,看得观众花枝乱颤,场面一度欢乐到失控。
梦话乱讲大会(甄嬛传专场)。
在上海世博公园,一群人正以“微醺”方式打开秋天。现场,人们凭借游戏闯关得到6个游戏币,就能兑换一杯鸡尾酒,于是所有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微醺”。草坪上,几个人正用蒲扇赶着气球动物,扇子一扇,动物就“乱跑”起来。参加的人笑得喘不上气,而在草坪上躺着“看戏”的人也跃跃欲试。
人们在赶气球动物。(图/小红书)
在公园一角,大群人闻讯赶到,排队等着吃《一饭封神》大厨黎子安做的饭。不过,大厨倒是不改松弛,一边喝酒,一边不紧不慢地做饭,还和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有人感慨,“吃到饭是其次,和大厨聊天真的很治愈”。
松弛大厨黎子安。
艺书是一名复旦的学生,她也出现在上海微醺站游园会。一天结束后,她发帖子说,在游园会里的两三个小时,是她这一周最快乐的时间。躺躺草坪,做做游戏,用换来的游戏币讨杯酒喝,因为一些契机和路过的人们聊聊天……这些平常她觉得无意义的小事,却化解了她长时间以来的焦虑感。
让精神放松的方式,也许就是回到当下。
这些瞬间,组成了最近十几天“马路生活节”的全景,人们比任何时候都喜爱“压马路”带来的惊喜——没有规划,放松参与进当下。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发起于2023年,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去年仅上海一地就吸引近60万人参与。马路生活节的内容,取自小红书社区上的指南和生活灵感,那些细碎的瞬间,被小红书马路生活节重组,回到线下。
人们拿着小红卡,像打开游园地图一样,随意走进一条街巷,走进公园,去发现身边,留下更多的轨迹。随之,“马路”上长出了越来越多的惊喜,等待人们重新发掘。
当人们相聚在当下
10月2日晚上,有人正在月下餐厅吃饭,随着《北极星的眼泪》歌曲响起,90后回忆杀张栋梁本人突然出现在大家眼前。“不到1米的距离”,这位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这个梦幻的夜晚,“呼吸都不敢大声,今晚的月色真美呀”。
张栋梁闪现餐厅。
这是小红书马路生活节第一次溢出上海,来到杭州。除了明星偶遇,在杭州的体育公园里,人们正用一场cityboat流水席庆祝入秋。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在杭州这样被湖环绕的地方量身定制了一场水上流水席。大家划着皮划艇一边在水上“化缘”,一边寻找湖上的摊位兑换甜品和咖啡。
小阿狸趁这个机会第一次尝试皮划艇,意外感受了一把“水让人平静的魔力”。她说:“马路上有生活,水路上也有。”好像划着船,人就豁然开朗了。
人们划船参加流水席。
梦子在岸上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爷爷,正悠闲地边吃边划。她感慨爷爷的松弛感:“没有假期最后一天的焦虑,只有纯粹的享受。好心态决定一生,我学!”有人划着船就与电竞选手@九尾来了个近距离照面。
当夜幕降临,旁边的草坪音乐会开启。当最后一首歌结束时,天空飘下落叶雨,让坐在草坪上听歌的人们瞬间掉进了生活的浪漫空隙里。有人一抬头就发现房主任“像个孩子一样坐在草坪上听音乐,突然有点小感动”,这就是传说中房主任平静而幸福的一天吧?也许对当晚的许多人来说,都有同样的感受。
房主任在游园会上像个小孩。
除了上海和杭州,以爱养生和穿拖鞋松弛感著称的广州也有自己的特色马路生活节。
在夜晚的珠江公园,一群人坐在草坪的椅子上集体享受养生“马杀鸡”,还有人偶遇博主@大表哥 和一群老广大爷大妈跳消气广场舞。“音乐一响,大家跟着节奏一起扭动,气氛比想象中还要嗨。跳了十分钟,感觉整天的疲惫都甩出去了,心情比下班走出工位还要轻松。”
珠江公园变成养生公园。
随着太阳落下,人们从各个草坪汇聚到舞台。“旅行团乐队一开口,上海秋天的风都变咸了”。全场开始蹦起了野迪。歌手魏如萱空降现场,留下了“大闹音乐节”的名场面;郭静则唱起了《心墙》和《下一个天亮》等经典回忆歌。有人在拍照,也有人直接躺在草坪上淡淡地听歌,人们就这样用一场“chill到骨子里的音乐会”,和马路音乐节作别。
旅行团乐队出现在秋日再见·音乐游园会现场。
有人说,马路生活节就像一个小小的迪士尼,人们在各个项目中穿梭,为了一个奖品而认真投入,拿到奖品后像小孩一样欢呼。在现场,人们发现大表哥、九尾、黎子安、房主任再也不只是屏幕里的人,会跟在场的人打招呼、开玩笑,好像很梦幻,次元壁都被打破了。
人们或感动,或开怀大笑,这些体验让人们重拾当下,也在和他人的互动中,重建了属于自己的“附近”。
让本真的生活沉淀下来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曾用“闲逛者”来描述19世纪巴黎拱廊街中漫无目的、观察城市的现代人形象。
马路生活节的参与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气质——他们不以明确的功利目的为导向,而是在街头漫步,观察建筑,邂逅小店,沉浸于街头艺术。这种“闲逛”本身就是一种对城市生活的审美和体验。
马路生活节最可贵的尝试,是充分发挥这种“闲逛”的精神,将线上内容整合到线下,让充满好奇的普通人成为城市叙事的主角,在烟火气中找回被数字时代遗忘的“附近”和“当下”。
广州六运小区出现的诗歌路灯。
无论是精心规划的25条citywalk路线,还是三城不同主题的游园会体验,都让人们重新发现了打开一座城市的新视角。那些散布在城市脉络中的小马路活动,像一扇扇虚掩的门,轻轻推开,便是一个粗糙、复杂却无比生动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红书正在从一个展示“别处”美好生活的窗口,转变为一个连接人与“附近”的友善工具。而真正让这种连接超越节日氛围、沉淀为生活常态的,是像“小红卡”这样的产品设计。
本届马路生活节同期推出的“小红卡”,不仅仅是一张享有千家门店全年折扣的会员卡,更是一把探索城市的钥匙。它基于小红书平台上真实的用户讨论与商户口碑,筛选出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宝藏店铺,并在App内为其打上专属标识。这意味着,用户在刷笔记、看地图的日常之间,就能轻松发现并走进这些被社区验证过的美好空间。
一张小红卡,开启citywalk。
而马路生活节本身,也成为“小红卡”用户的第一个专属现场——近百场活动仅向年卡用户开放,从而聚集起一批真正热爱本地生活、愿意持续探索的人。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小红卡的初衷正是“激发更多高质量本地生活内容创作”,让线上种草到线下体验的路径变得更短、更顺畅。
于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悄然形成:小红书通过内容连接人与灵感,通过活动唤醒人对附近的感知,再通过产品将这份感知固化进日常生活的肌理。
它不再只是短暂地激活某条马路,而是让“探索附近”成为一种可持续、可沉淀的生活实践。它就像上海淮海中路游隙门店里,年轻人将废旧轮胎改造为时尚冷帽的创意循环;像广州猎德祠堂的广式流水席间,人们相约“明年还要一起吃饭”。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互动,正是“附近”融入日常的生动证明。
偶遇气球帅哥。
无论是漫步于生活节的人潮中,还是持卡推开一家陌生小店的门,其本质都是一次次对“此刻”的回归。我们不再需要苦苦追寻在别处的生活,因为真正的生活,早已在每一次对附近的关注与行动中,徐徐展开。
作者:hh
校对:遇见
排版: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