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靳昕)在鲁西南大地上,菏泽以其独有的温情与烟火气,勾勒出一幅温暖宜居的城市画卷。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灯火阑珊,这座城市始终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家”的温度。
晨之味:舌尖上的菏泽温情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曹州大地,菏泽的清晨在热气蒸腾中苏醒。羊肉汤正翻滚着乳白色的浪花,选用本地青山羊肉,配以十余味香料,熬制六小时以上,“色白似奶,水脂交融”的独特风味,成为无数游子心中最深的乡愁。
“早喝鱼汤,如喝参汤。”在曹县,本地小杂鱼先炸得酥香,撒在上头的炸小鱼,外壳脆得咬着“咯吱”响,略带酸辣的汤的暖乎裹着小鱼的酥香,一口下去,酸辣鲜脆全占了,碗里窝着一颗溏心蛋,配着杂面馍蘸汤吃,一口汤一口馍,满是地道的烟火香。
晨光中的广场公园,白发老人与稚龄孩童同场习武,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晨景。梅花拳的灵巧步伐与大洪拳的沉稳招式在晨光中交错,拳风起落间,流淌着菏泽人代代相传的乡情与传承。
午之光:时光里的菏泽印记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菏泽大地上,为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镀上一层金色光辉。在这座被传统文化浸润的城市里,一个个温暖的场景正在上演,诉说着菏泽独有的温情故事。
在曹县大集镇,一座座汉服工坊里各个工厂正飞针走线,精心制作着各式汉服。这里的汉服产业占据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商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汉服之乡"。在安蔡楼镇的一家工坊内,几位年轻的设计师正在讨论新款汉服的设计,他们将牡丹元素巧妙地融入衣襟袖口,让传统服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在巨野县书画院,农民画师们正在创作巨幅工笔牡丹画。作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这里的画师们一手握锄头,一手执画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牡丹的千姿百态。他们的作品不仅装点着人民大会堂,更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在东明县粮画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韩国瑞正用五谷杂粮创作。绿豆铺就的田野,小米点缀的麦穗,红豆镶嵌的果实,普通的粮食在他们的巧手下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农人的汗水,东明粮画正用艺术的方式铭记这份艰辛。
步入郓城水浒好汉城,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宋朝街市。镖局、客栈、酒坊林立,身着古装的工作人员正在演绎"智取生辰纲"的经典桥段。走进水浒好汉城触摸北宋侠义江湖。感受菏泽这座"天下之中"的人文原乡,感受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宝藏之城。
夜之暖:灯火中的菏泽情怀
暮色四合,菏泽城在盏盏灯火中苏醒,展开一幅充满烟火气息与人文温度的夜景长卷。曹县烤全羊的摊位前香气四溢,金黄的表皮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特制的香料在炭火炙烤中散发出浓郁香味,摊位前围坐着品尝的食客,构成夜晚最温暖的画面。
老城曹州景区在月色中更显韵味,永丰塔的倒影映照在青年湖上,青石板路映照着红灯笼的柔光。古色古香的茶楼里,牡丹茶散发着淡淡清香,牡丹糕与琉璃盏中的牡丹花茶相得益彰。茶汤澄澈透亮,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文创店铺内,鲁锦制品与牡丹元素创新融合,织有牡丹纹样的香囊、团扇等文创产品陈列有序,传统技艺以崭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鲁锦的绚丽色彩与牡丹的雍容华贵相映成趣,吸引着游客驻足欣赏。
来到菏泽怎么能不尝尝特色牡丹宴。以牡丹入馔的创意菜肴精致典雅,特产菜牡丹仙子烩八仙以牡丹花瓣、单县罗汉参、曹州山药、海参、鲍鱼、花椒肚、蹄筋、猴头菇、鹌鹑蛋等八种名贵原料,采用精湛的炖制工艺精心烹制而成,口味浓郁荤香,软嫩柔润,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每一道菜品都展现着菏泽独特的美食文化。创新的烹饪理念与传统的饮食文化在此完美交融,诠释着“食在菏泽”的深层内涵。
夜市的热气、茶楼的清香、文创店的艺术气息在夜空中交织升腾,共同描绘出菏泽夜晚的温暖画卷。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共鸣,美食与文化在此相映生辉,这座古城正以最温暖的姿态,诉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人间烟火故事。
从单县羊肉汤的浓香到曹州耿饼的甜糯,从鲁锦的绚丽到工笔牡丹的精妙,菏泽的温情不仅存在于舌尖味蕾,更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九县区的特色美食与非遗技艺,共同编织出这幅“菏泽温情图”。在这里,每一种味道都是一段乡愁,每一道工艺都是一份传承,每一处温暖都在诉说着——这里是最具烟火气的温馨家园,是永远为你亮着一盏灯的“牡丹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