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随着赴日国际旅客数量持续增长,住宿税正逐渐成为日本地方政府应对游客潮的普遍举措。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比利时旅游行业媒体Travel Tomorrow等外媒报道,日本总务省近日正式批准,自2026年3月起,京都将开征全国最高标准的住宿税。届时,入住豪华酒店的旅客每人每晚将需缴纳最高1万日元(约合470元人民币)的税费。
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指出,根据新制定的分级标准,旅客入住京都的经济型住宿设施,每人每晚将征收400日元;入住中档酒店,则征收1000日元。而每晚房价超过10万日元的高端酒店,需缴纳1万日元住宿税,已远超目前日本全国普通执行的每晚1000日元上限。
在申请提高税费时,京都旅游部门坚持认为,游客应分担维护其前来游览的景点的相关成本。预计这项税收将令京都的旅游相关收入增加一倍以上,所获资金将用于人群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缓解当地基础设施压力。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向观察者网分析称,京都采取阶梯式、大幅上调的税制,特别是针对高端住宿的重税,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即京都希望通过价格机制,调节游客结构,减少低消费、高密度的游客数量,同时欢迎并鼓励高消费、能为城市带来更高经济效益的高端游客。
Travel Tomorrow的报道称,尽管京都征收旅游税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并减轻公共设施负担,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提出担忧,认为游客可能因此将住宿需求转移至周边城市,如大阪。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总部位于京都的旅游公司Windows to Japan的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新税制对真正的高端旅客影响有限:“愿意支付十几万日元住宿费用的客人,通常不会因(每晚)额外增加1万日元而改变行程。”
京都即将实施的“酒店税”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有网友表示可以考虑转住大阪,认为大阪住宿选择更多、价格更低;也有网友称,这样会“筛掉一部分预算有限的游客”;还有网友指出,由于京都征税,游客仍可选择住在邻近城市当日往返,因此人流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影响有限。
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专门经营日本旅行团的东瀛游旅行社负责人的观点称,征收住宿税预计不太可能推高日本旅游的整体价格。
京都拟对豪华住宿征收高额税款的做法,也引发了关于旅游税收合理边界的争议。
视觉中国
据日本媒体报道,部分京都本地民众对政府向豪华酒店旅客加收每晚1万日元住宿税表示难以理解。此外,日本共同社的调查进一步揭示了关键矛盾:尽管地方政府声称税款将用于“旅游设施建设”,但近40%的资金实际被用于道路维修、垃圾处理等一般市政项目。
有中国游客反映:“在京都连住三晚交了3000日元税,但景区厕所仍要另外付费。”该网友还提到,相比之下,中国黄山景区将90%门票收入明确用于生态保护,日本住宿税在使用途径上的模糊性令人质疑。
京都新酒店税对当地游客数量的实际影响,或需到2026年之后才能显现。但福克斯新闻网分析认为,京都的做法可能预示其他热门旅游城市的未来政策方向。随着日本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各大城市正面临如何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承载力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
日本共同社今年7月发布的调查显示,已有42个地方政府开始或计划征收住宿税,超过90个地方政府正在考虑开征。截至7月底,已有35个地方政府征税计划获批,其中12个已开始征收,23个计划最晚于2026年开征,至少7个地方政府已完成相关条例制定。
金准认为,日本地方政府大规模征收或上调住宿税的根本原因在于缓解过度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寻求旅游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税收收入将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疏解和提升城市环境,说明日本地方政府普遍认同游客应为享受的资源承担一定成本的理念,并将住宿税视为应对观光挑战的有效工具。
不过,关于日本的住宿税是否能有效缓解游客过多带来的问题,各界的看法不一。
有专家直言,日本靠住宿税来解决过度旅游问题,思路跑偏了。还有专家担忧,日本的住宿税会进一步助长当地政府“收钱了事”的执政思路,不利于日本塑造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
日本神奈川大学经营学部国际经营学科教授青木宗明指出,住宿税最大的问题在于:住宿者并不等同于游客。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大城市,商务出差人士占住宿客源很大比例,他们与旅游观光并无直接关联,却同样需要缴纳住宿税,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日本帝京大学兼职讲师鸟海高太朗则认为,住宿税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减轻地方居民的税收负担。然而,在非热门旅游地区开征住宿税,可能导致游客流向其他地方。同时,由于原则上由住宿设施代为征收,因此对旅馆和酒店来说等同于涨价,若缺乏配套的旅游吸引政策,实施难度较大。
有业内人士提醒,税收的本质应体现为服务对价,而非单纯的财政创收手段。鉴于日本住宿税普及趋势持续扩大,不排除未来形成全国统一制度的可能性。一旦发展到此阶段,住宿税可能成为日本旅游业的长期负担,难以取消,甚至可能重蹈威尼斯“旅游税劝退游客”的覆辙。
另有国际旅游组织建议,应建立“税收用途公示制度”,让游客清楚看到税款所转化的实际服务与改善,这才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