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注重发挥文旅产业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三交”上的重要作用,深度融合民族团结元素打造特色文旅体验,利用“铸牢+文旅”模式,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梁。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陇南充分利用游客集中出游的机遇,通过精彩的文化演艺、贴心的康养服务及热闹的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促进各民族游客沉浸式感受多元文化、拉近情感距离、增强文化认同。
生态康养塑品牌,暖心服务促交融
金秋的宕昌官鹅沟景区,山水如画,民族风情浓郁,吸引着各方游客。景区紧扣“三交”主题,将官鹅沟的自然景观与当地藏族、羌族文化元素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民族文化打卡点、推出“官珠与娥嫚”实景演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这一承载各民族文化交流基因的爱情传说,在领略美景的同时,加深对陇南多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尤为暖心的是娥嫚驿站提供的免费黄芪茶饮和定制化泡脚服务。来自各地游客纷纷赞叹:“景色美,服务更贴心!”这背后,是宕昌县依托“千年药乡”优势,构建的以县健康养生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康养医院、主题民宿及驿站的全域文旅康养体系。截至目前,宕昌县康养民宿、康养驿站接待总数约3万人次,其中超2200人次体验了中医理疗。这种“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模式,既提升了游客体验,更以“润物细无声”的关怀,拉近了游客与当地各族群众的距离,让“生态陇南 康养胜地”的品牌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情感的纽带。
文化演艺增活力,多元互动润人心
双节期间,陇南各大景区精准对接全龄需求,推动文化演艺与景区体验深度融合,以艺术形式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质,为各民族交流搭建舞台。武都万象街区的啤酒嘉年华暨文旅音乐季,成为年轻人感受现代城市活力的聚集地,不同民族的青年在此共享音乐盛宴,增进友谊;文县大型实景音乐剧《白马盛典》凭借独特的白马民俗文化内涵与震撼的视觉效果场场爆满,让观众在沉浸式演出中领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瑰宝;宕昌县官鹅沟鹿仁广场上,藏羌歌舞、川剧变脸轮番上演,夜幕降临时,各族游客与当地群众围绕篝火共跳《娥嫚》舞,掌声与欢呼此起彼伏——文化在互动中传承,情感在交流中升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愈发浓厚。
特色活动传文脉,全民共享聚认同
陇南精心设计的特色文旅活动,让游客在深度参与中触摸中华文化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三交”从“遇见”走向“认同”。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以三国历史为主题打造灯展,一盏盏花灯再现经典场景,游客在光影中感受着跨越时空的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统一性。成县杜甫草堂“昼读诗篇夜赏景”,以诗意连接古今。武都区万象街非遗打铁花,特别是水面打铁花的新玩法,引来阵阵喝彩,展现了传统技艺的活力。两当县“村超”赛场则洋溢着乡村运动的热血与激情,球员拼搏、观众助威,展现了乡村新貌和全民健身的热情,为各族群众和游客提供了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这些“可触摸、能看懂、易共情”的活动,不仅激发了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在全民共享中愈发牢固。
数据见证成效,交融续写新篇
今年1至9月,陇南累计接待游客437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7.95%;实现旅游花费269.17亿元,同比增长35.74%。国庆假期的火爆场景更是“生态陇南 康养胜地”魅力的集中体现。陇南通过全维度的文旅供给,成功让每一位游客找到了心仪的游玩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游客在领略陇南优美自然风光、感受多彩文化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未来,陇南将继续以文旅为纽带,让更多人在领略美景与文化的同时,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知,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来源:陇南民宗
监制:李成华 责编:高剑榕 编辑: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