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酿豆腐这道菜,很多人觉得不就是豆腐挖个洞塞点肉么,能有多难。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做出来的东西估计也就是形似,味道差远了。这菜我做了十几年,里面的弯弯绕绕,比你想象得多。
第一关,就是豆腐。菜市场的豆腐种类那么多,买错了,这道菜基本就宣告失败。那种滑滑嫩嫩的内酯豆腐肯定不行,一碰就碎,你还酿什么。得用盐水豆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豆腐。 它的质地比较韧,不容易碎,豆香味也足,能撑得起后头的煎和焖。买回来别急着用,切成大概四厘米见方、两三厘米厚的块。 这个尺寸不大不小,一口吃着过瘾,酿肉也方便。
接着就是灵魂,肉馅。别偷懒用绞肉机,那玩意儿打出来的肉没灵魂。 要自己动手剁,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最好,剁到有点颗粒感又相互粘连,这口感才对。 纯瘦肉发柴,太肥了又腻。想让味道再上一个层次,加点干香菇碎和虾米末进去,提前泡发,剁得碎碎的。 这两样东西能给肉馅带来非常复合的鲜味,调味也简单,生抽、蚝油、一点点盐和胡椒粉,再来点淀粉增加粘合度。 关键一步来了,顺着一个方向搅,边搅边分次加一点点水,让肉馅把水吃进去,这样出来的馅才会嫩滑多汁,而不是一个干巴巴的肉团。
处理豆腐是个细致活,用个小勺子或者筷子,在豆腐块中间挖个洞,注意别挖穿了底。 挖出来的豆腐也别浪费,捏碎了拌进肉馅里。 往洞里填肉馅之前,有个小诀窍,在洞里抹一层薄薄的生粉。 这样能让肉馅和豆腐结合得更紧,煎的时候不容易脱落。 塞肉的时候也别太贪心,稍微高出豆腐平面一点点就行了。
煎豆腐,火候和顺序是关键。锅烧热了再倒油,油不用太多。很多人习惯先把豆腐那面放下去煎,这是错的。 一定要把有肉馅的那一面先朝下煎, 中小火慢煎,让肉馅表面形成一层焦黄的壳,把肉汁锁住,也让肉馅和豆腐彻底定型。 等肉馅那面金黄了,再小心地翻面,把其他几个面也煎一下,这样豆腐吃起来口感才丰富。
煎好了还不算完,最后还得“焖”。把煎好的豆腐都放回锅里,倒一碗调好的酱汁,大概就是生抽、蚝油、一点糖和水。 水量差不多能到豆腐的一半就行,盖上锅盖,转小火焖个五六分钟,让豆腐咕嘟咕嘟地把汤汁的味道都吸进去。 最后打开盖子,开大火把汤汁收得浓稠一点,淋在豆腐上,撒上把葱花。 这样出来的酿豆腐,豆腐吸饱了肉香和酱汁,肉馅鲜嫩焦香,一口下去,那味道才叫地道。剩下的那点肉馅也别浪费,搓成丸子一起煎了焖,一样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