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早茶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仪式,而虾饺皇,则是这场仪式里最不能少的“主角”。无论是老字号茶楼,还是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只要点一笼虾饺皇,总能引来食客们期待的目光——那水晶般透亮的外皮,饱满的褶子,还有隐约可见的粉色虾仁,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老西关的 “利苑茶楼” 里,点心师傅陈叔做虾饺皇已有三十年,他说:“虾饺皇好不好吃,先看皮,再看馅,最后看火候,一步都不能错。” 做虾饺皮的原料很简单,只有澄粉和玉米淀粉,但比例却极为讲究,“澄粉和玉米淀粉按 3:1 的比例混合,澄粉多了皮会硬,玉米淀粉多了皮会软塌,没嚼劲”。混合好的粉里加少量盐,然后倒入滚烫的开水,“一定要用沸水,才能把澄粉烫熟,皮才会透明”,陈叔一边倒开水,一边用筷子快速搅拌,直到面粉变成絮状,然后趁热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发十分钟,“醒面能让面团更有韧性,擀皮的时候不容易破”。
醒好的面团要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剂子约 15 克,“剂子大小要一致,不然擀出来的皮有大有小,包出来的虾饺也不整齐”。擀皮的时候,陈叔会用特制的小擀面杖,把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边缘要薄得像纸一样,才能透亮,中间厚一点,包馅的时候不容易破”。最考验手艺的是捏褶子,陈叔左手托着皮,右手用食指和拇指捏出褶子,“褶子要均匀,至少要 12 道,这样虾饺才好看,也能装更多馅”。他捏褶子的速度很快,手指翻飞间,一个带着漂亮褶子的虾饺皮就做好了,放在竹蒸笼里,像一个个小巧的白玉盏。
虾饺馅的制作,讲究 “鲜” 和 “脆”。陈叔会选新鲜的大明虾,“大明虾肉质紧实,个头大,吃起来有嚼劲”,把虾壳剥掉,去掉虾线,然后把虾仁分成两份,一份切成小丁,一份保持完整,“小丁能让馅料更入味,完整的虾仁能增加口感,一口咬下去有惊喜”。虾仁里加少量盐、白胡椒粉、料酒,用手抓匀,然后加一勺淀粉,继续抓匀,“淀粉能让虾仁更滑嫩,锁住水分”。接着加少量猪肉末,“猪肉末要选肥瘦相间的,能增加香味,但不能太多,否则会盖过虾的鲜甜”,再加切碎的马蹄丁,“马蹄丁脆爽,能中和肉馅的油腻,增加口感层次”。最后淋一勺香油,拌匀,馅料就做好了 —— 粉色的虾仁、白色的马蹄丁、浅棕色的猪肉末,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包虾饺的时候,每个虾饺里要放两颗完整的虾仁和适量的馅料,“馅料不能太多,不然捏不住;也不能太少,不然吃起来没味道”。包好的虾饺要放在刷了油的竹蒸笼里,“刷油能防止虾饺粘在蒸笼上”,然后水开后上锅蒸,“蒸的时间很关键,3 到 5 分钟正好,时间短了虾仁没熟,时间长了皮会软塌,虾仁也会老”。
蒸好的虾饺皇,外皮晶莹剔透,像水晶一样,透过皮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粉色的虾仁,12 道褶子整齐均匀,像盛开的花朵。夹起一个虾饺皇,要先咬一个小口,吸一口里面的汤汁 —— 汤汁鲜甜,带着虾的清香和马蹄的爽脆,然后再把整个虾饺放进嘴里,外皮 Q 弹爽滑,虾仁脆嫩鲜甜,猪肉末香而不腻,马蹄丁脆爽解腻,一口下去,满是鲜甜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再吃一个。
在广州的早茶店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点一笼虾饺皇,配上一壶普洱茶,慢慢品尝。长辈会给孩子夹一个虾饺皇,笑着说:“慢点吃,别烫着。” 年轻人则一边吃,一边跟朋友聊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陈叔说:“广式早茶讲究‘慢’,虾饺皇就是要慢慢吃,才能尝出里面的鲜甜,也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致。”
现在,虾饺皇已经成了广式早茶的代表,不仅在广州受欢迎,在全国各地也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很多地方的虾饺皇,要么皮不够透亮,要么虾仁不够新鲜,总也吃不出广州的味道。陈叔说:“做虾饺皇没有捷径,只能靠用心,选好料,做好每一步,才能做出正宗的虾饺皇。”
这一笼虾饺皇,藏着广式早茶的精致与悠闲,藏着广州人的生活态度,也藏着每一个食客对鲜甜味道的追求 —— 它不仅是一道点心,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一种对美好的向往。
下一篇:东非黑黄檀:沉静古雅、质感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