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坑底乡的云雾高山间,一位制茶大师凭借三十载的匠心坚守,不仅让深山茶香飘向全国,更以产业报国的壮志豪情,有力推动着当地的乡村振兴进程。他,便是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宁德市制茶大师李春禄。
李春禄出身于寿宁当地声名远扬的茶叶世家。自幼年起,他便跟随父辈穿梭于茶山之间,采茶制茶。晒青、摇青、烘焙等传统制茶技艺,在他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与亲手实践中,深深扎根于他的内心。成年后,他毅然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茶体系。 “2023年我就开始筹备厂房建设,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生产。我们引进了两条白茶生产线和两条红茶生产线。”李春禄介绍道。今年,该厂生产的茶叶成绩斐然,在“518贡眉组”比赛中荣获茶王奖,在“第三届乌茶”比赛中斩获金奖。
坑底乡拥有得天独厚的高海拔云雾环境,孕育出了百年野生老茶树群落。李春禄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迅速捕捉到这一珍贵资源的巨大价值。他积极与坑底乡政府展开合作,共同开展古茶树保护工作,并全力推动首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在坑底落地并顺利投产。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李春禄创新采用“订单收购+集约管理”模式,对芎坑村、榅当洋村300多亩老茶树进行品种鉴定与年份保护。同时,通过“党支部+村集体+茶农”的机制,有效整合了零散的茶地资源。在他的引领下,这片曾经偏远的深山茶乡,正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书写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茶农以前采摘的茶叶都要送到南阳、清源那边去销售,今年我们厂房建在这里,很多人就直接送到我们这边来了。还有一些村民在我们厂里面上班,增加了收入。”李春禄欣慰地说。
李春禄深知,要想让茶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提升茶农的技能水平至关重要。为此,他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产业扶贫等一系列举措,帮助茶农提升了制茶技能。在他的努力下,寿宁茶产业逐渐从“卖原料”的传统模式向“创品牌”的现代化转型迈进。凭借在茶产业领域的突出贡献,李春禄个人先后荣获“寿宁县一线先进工作者”“寿宁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等荣誉称号。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春禄有着清晰的规划。“2026年,我们准备再组织几个电商、直播团队,大力宣传我们寿宁坑底的茶叶,以电商、直播的形式,把这个茶叶再往外推广。”他满怀信心地说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积极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茶业发展新模式,出台了《寿宁县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为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坑底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依托自身的高山地理优势,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政策扶持为引擎、茶企建设为抓手,全力发展高山有机茶产业,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春玲 林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