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南京警方
今年国庆叠加中秋8天长假,带来了一场人口超级“大流动”。据交通运输部预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显而易见,火辣辣的假日活力扑面而来。
去远方看风景还是看人头?是出门舒心逛还是“拿钱买罪受”?为给游客们提供良好体验,今年,各地文旅部门可谓是做足功课,十分“听劝”。
就比方说,“十一”的北京旅游市场热度高涨,但各个景区独立的预约系统也为游客带来“幸福的烦恼”。有游客表示“不同景点预约操作繁琐、流程复杂且不易统筹管理行程”,并将这些痛点问题反映给北京文旅部门。随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称,整合全市文旅资源的“统一在线预约平台”已在开发测试,并将于近期正式上线。
积极听取民情——拿出解决方案——回应百姓关切,这样的迅速反应,从旅客游玩碰到的实际问题“破题”,益处无疑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给专程而来的游客一个靠谱、“当个事办”的好印象,其次,对于首都各大景点的智慧旅游和精细化管理更上一个台阶提供了探索空间。此举可谓一举多得。
双节期间,前有北京文旅部门“听劝”,后有南京“最高拍照主理人”在社交媒体出圈。
“别急别急,拿好手机。拍完你的,拍你的!”南京钟山梧桐大道几乎是每一个来宁游客必打卡之地。民警在可升降执勤台上工作时也占据了“最佳拍照位”,于是,随着游客一只只手机递来,女民警化身“最高拍照主理人”,给游客们拍下一张张绝佳出片照。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令人暖心,也彰显着执法者的人性化,更以“开门纳客”的姿态消解了政民隔阂。暖心服务无处不在。假日期间,南京22家博物馆实行“提前开馆、延迟闭馆”,5000多名志愿者在各大景区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这些行为和举措跳出“流量思维”,转向以体验为核心的“留量思维”,彰显出治理者对民生需求的敏锐感知。
民间自发力量的涌现,也是假日温度的鲜活源泉。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的三轮车摊位前,180度油温掌控的不仅是鸡排酥脆度,更藏着服务的真诚;在内蒙古多伦县,连日来数十辆自驾车在路边地里捡土豆,坐在田埂上的老人抽着烟并不干涉,还不忘叮嘱一句“慢点踩,别伤苗”。“拾薯大会”同样也折射出社会对共享资源、信任机制的一次微妙考验。“我知道大家都在晒太阳,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但是上面已经人挤人了,没有办法,我陪大家一起晒太阳吧。”江西南昌滕王阁旅游区的一位安保小哥安抚游客情绪的视频引发共情,用喇叭喊话吸引游客答题并发放饮用水的暖心互动被分享到社交网络。
无论是民间“主理人”的“拉好感”还是官方的“如潮好评”,本质都是抓住游客对“真实感”“人情味”的渴求,在标准化服务之外开辟出充满暖意的体验赛道。
8天假期的文旅暖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窗口。也告诉我们,现代化的治理,不仅是技术的迭代、制度的完善,更是对人的尊重、对体验的关注和对细节的执着。(黄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