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百泉谷景区秋色。
□文/摄 安文生
听说百泉谷,是因为摄影家协会要去那里采风。默认他们去的一定是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尤其是百泉谷就在加格达奇市区向北25公里,实在不远,我也决定前行。
途中为大自然的璀璨色彩而惊叹。秋天的大兴安岭,沿途已经是秋叶缤纷。开车经过的每一段山林,都有它独特的颜色。红松、落叶松、桦树、垂柳……各有各的风采。沿途色彩斑斓,有时是绿与黄相间,又有燃烧般的灿红点缀;有时是白桦与颓去的荒草萋萋。就连那黄色都是层次分明的,有鲜亮的明黄;也有逐渐深沉的金黄,和由黄转暗的赭褐。
百泉谷景区有森林和湿地两部分,有神山、奇泉、古画、灵石。我先爬的是天台山,想象曾经有人来到这群山之巅,向上天祈福。又是谁,在山顶留下岩画,记录这一情景。
经过相关部门碳十四检验,那幅著名的岩画大约创作于12000年前。上面的星月和云朵已经模糊不清,依稀可以看得出是古人向空中伸出双臂,正在朝拜。在这块岩石前我伫立许久。感到时光之沧桑,在没有文字记载的石器时代,他们能够留下的生活痕迹并不多。而天台山就在鲜卑族的发祥地嘎仙洞附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又有多少代先民曾经来过这里,在祈天台上,望向远处的起伏群山和茫茫兴安岭。
还可以看到那些造型生动的灵石。有金鹏天梦、武财神点津、子鼠拜月、猿人望海、小猪寻仙、鹤算龟龄……最难得的是,当你仔细看那些巨石时,发现它们确实栩栩如生,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也佩服那些起名字的人。这些石头的形象如此逼真,名字又如此充满诗意。可想而知,能够赋予它们灵性和传说的人,也一定是有文化底蕴的。
冰蚀长城是指冰蚀、风蚀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石海奇观,具有地质科学研究价值。这片壮观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景,让我了解了天台山那些奇妙石头的来源。有时它们堆叠的形状很像有意为之,却一点也不呆板刻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审美想象。
穿越林海通往百泉谷,大约需要九公里。仿佛走在一个森林博物馆里,每走一段,就有这一区域里的优势树种介绍,柞树、兴安落叶松、白桦、红松、黑桦……这些树都曾见过,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逐一对照它们的名称。
还能看到不同的植物。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没少在田野里奔跑。看到很多熟悉的野花标识牌,第一次知道了它们的正式名字。像我叫火柴头的花,其实学名为野火球,别名是:轮叶王孙。还有红花鹿蹄草、白芷、珍珠梅、柳兰、紫苞鸢尾……都是那么亲切。感觉景区是如此贴心,只可惜现在是秋季,看不到那些花儿盛开。夏天的百泉谷被称为百花谷,不由暗暗期待明年的春夏时分,那时再来一定有不同的景致。
走森林湿地栈道还有一个好处,空气清新,无形之中就可以进行氧疗,也就是“森林浴”。林中有风,走着走着,我恍惚听到了远处似乎有溪水流过。想起班德瑞的音乐《变幻之风》,这风声和水声混合在一起,分辨不清,却又浑然一体。
百泉谷据说有100个泉眼,我看到了双龙泉和龙头泉。那片湿地同样很有规模,在秋天里凋零却不显凄清。那些无边无际的荒草深处,不时有鸟儿飞过。泉水清澈,水底的石头清晰可见。
到达终点时,还看到了星空房。如果住在那里,可以仰望夜空里孤寂的群星。想象一下就觉得浪漫,可惜时间有限,不能体验这种感觉。可以沿原路返回,重新再走一次来时的森林,再登一次天台山。这次不再摄影和录像,可以专心看泉水、树木、奇石。
一个好的景区,必然是有历史、有人文景观的。最好还有壮丽风景,让人流连。百泉谷就是这样的地方,不过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太多人不知晓,未曾领略它的美妙和神奇之处。
上一篇:G331抚松至美路段丨锦江木屋村
下一篇:假日中国活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