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饼的香甜气息逐渐弥漫在街头巷尾。在机械化生产占据主流的今天,位于无量山与哀牢山环抱中的南涧县,却依然坚守着一份来自坊间的温度与传承——手工制作的核桃紫苏月饼。近日,记者走进南涧陈记月饼坊,探寻这款承载着乡愁与记忆的独特美味,揭开其背后精工细作的秘密。
MID-AUTUMN
FESTIVAL
走进陈记月饼坊,还未进门,一股混合着坚果焦香与植物清甜的独特香气便扑鼻而来。灶台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正忙碌着,案板上堆满了新鲜的食材。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流水线,只有一双双饱含岁月痕迹的手,重复着代代相传的工序。
揉面
制酥
“我们的月饼,吃的就是个‘真’字。”正在制作月饼的陈建宏告诉记者。核桃紫苏月饼的灵魂,在于内馅。本地产的优质核桃,经过精心挑选后,用小火慢焙,激发出最浓郁的油脂香气,手工捣成大小不一的碎粒,保留丰富的口感。配料紫苏需采摘自山野间,晒干后细细研磨成粉。紫苏独特的辛香与解腻功效,恰好中和了核桃的油润,二者相得益彰,混合出一种层次分明、回味悠长的复合风味。
和面、制酥、包馅、压模、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制作者的耐心与经验。刚出炉的核桃紫苏月饼,外皮酥脆得直掉渣,内馅饱满,咬下一口,核桃的香脆、紫苏的馥郁与糖分的清甜瞬间在口中绽放,仿佛将整个丰收的秋天都“包裹”在其中。
南涧核桃紫苏月饼不仅是一种节令食品,更是一张地方文化的活态名片。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中秋前制作这种月饼,它用料朴实,却饱含了对团圆和丰收最真挚的祝福。现在的传统月饼,其价值远超于食物本身,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和文化的延续。
月是故乡明,饼是家乡香。这个中秋,一枚小小的南涧核桃紫苏月饼,以其质朴的外表和丰富的内涵,提醒着人们:最动人的味道,往往源自于最用心的守候与最纯粹的传承。
记者 崔晟煜 见习记者 罗迎文
编辑 周晓
责编 奎银花
审核 杨训波
终审 白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