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翠峰山麓,三千年文明印记与当代人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交织共鸣,更为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日前,随着“万灯皆明”小山雅集圆满落幕,由德清县文旅集团与“宿心集”联合打造的小山寺宿心集茶文化静修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作为长三角文旅版图中深耕文化内涵的新节点,这既是德清“源文化”战略的关键落子,更是区域内以传统文化为根,探索古典美学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文旅新实践。
项目选址暗藏文化深意。依托“瓷之源、德清之源、江南之源”的历史底蕴,德清文旅集团在龙胜村、小山漾及周边约20平方公里区域,构建起完整的江南文化地理单元。这里不仅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先秦原始瓷窑址群,更流传着陆羽《茶经》中与小山寺主持释法瑶“饭所饮茶”的千年佳话,文脉在山水间代代绵延。“我们希望将宏大的‘源文化’叙事,转化为可沉浸、可感知、可体验的当代生活场景。”德清县文旅发展集团董事长杨国亮表示,该项目旨在搭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人与自然的重要桥梁。
不同于传统茶空间或度假场所,静修中心以“艺术、疗愈、生活、永续”为核心,打造沉浸式疗愈社区。“宿心集”创始人曹立意介绍,中心通过五大功能单元实现“身心安顿”的理念升维:茶经阁承袭陆羽遗风,专注江南禅茶技艺研修;宿心无住艺术疗愈中心融合自然与艺术疗法,提供专业身心疏导;小山时堂秉持“内观、健康、本味”,推出在地时令健康素餐;禅茶小院以“和、正、清、雅”为名,打造住宿、茶事与冥想一体的独立空间;蚕桑小屋则活化本地桑蚕文化,让古老技艺触手可及。多元功能的集成,标志着文旅项目从单一业态向满足现代人深层精神需求的“疗愈经济”转型。
开业现场,油画艺术家何多苓、《风味人间》总顾问陈立、浙江大学身心疗愈研究专家王志成、洞箫演奏家谭宝硕等各界名家齐聚,围绕“好好生活”展开对话。这场跨领域交流的意义远超活动本身,它象征着社会在物质丰裕后,正集体回望东方古老智慧,探寻生命品质、内心安宁与社区联结的答案。
业内观察指出,小山寺宿心集项目的启幕,是德清文旅从传统观光向深度文化体验、目的地式度假跨越的关键一步。它摒弃文化符号的表层展示,深入“生活方式”层面,通过完整场域营造,引导参与者开展从身体到精神的“在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