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100问 | 美食类综艺十二年:为何从“明星猎奇”走到“烟火共生”?
创始人
2025-10-05 20:02:26
0

本文聚焦2012-2025年美食类综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该品类从明星猎奇导向的娱乐秀场,逐步进化为兼具人文内涵、文旅赋能与消费转化的 “烟火共生” 生态的完整轨迹,2025年更以竞技破圈与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实现专业、商业与社会价值的多维统一。结合《舌尖上的中国》《十二道锋味》《拜托了冰箱》《风味人间》《一饭封神》等真实节目案例及央视索福瑞、艺恩数据等权威统计,拆解其不同阶段的叙事逻辑迭代,并揭示其从 “镜头里的盛宴” 到 “生活中的滋味” 的蜕变密码,以及对饮食文化传播与地方经济赋能的社会价值。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云南诺邓火腿的腌制工艺在镜头下徐徐展开,虽未出现明星身影,却让 美食纪录片成为全民热议话题;2014年《十二道锋味》第一季里,谢霆锋与范冰冰在法国巴黎市集挑选食材,明星互动与海外取景让美食综艺染上 娱乐光环2023年《风味人间 4・谷物星球》收官时,节目带动山西小米、浙江年糕等食材在京东平台销量环比增长47%,实现 内容观看消费落地的闭环。这三个相隔十二年的场景,勾勒出美食类综艺的清晰进化轨迹 —— 它曾靠明星猎奇赚足流量,如今用食材讲透文化,最终成为连接味觉记忆、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的纽带。

美食 +” 成为综艺创作的核心公式,这类节目如何摆脱 明星吃播的浅层标签,真正承载饮食文化传播与民生服务的功能?本文以 2012-2025年的典型真实节目为锚点,结合权威数据与行业报道,拆解其从娱乐秀场生态载体的蜕变逻辑。

萌芽期:明星猎奇的娱乐启蒙(2012-2015

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爆火,彻底改写了美食内容的传播形态。据央视索福瑞数据,节目首播平均收视份额达 3.2%,豆瓣评分稳定在9.4 分,镜头聚焦云南诺邓火腿、浙江雷笋、西藏蜂蜜等地方食材,通过 食材溯源 + 人文故事的叙事,让观众意识到 美食背后是土地与人心。这档纪录片虽非传统综艺,却为后续美食综艺提供了 内容范本,直接推动 2014 年《十二道锋味》的诞生。

2014年浙江卫视《十二道锋味》第一季是明星美食综艺的标杆之作,据《综艺报》当时报道,节目单集制作成本超 120 万元,主打 明星环球寻味:谢霆锋与陈奕迅在澳大利亚珀斯捕捞龙虾,与范冰冰在法国巴黎学习法式甜点,甚至远赴内蒙古草原烹制红尾鲤鱼。节目开播首期 CSM50 城收视达 1.8# 谢霆锋做菜帅炸 #话题阅读量超 8 亿,虽以明星互动为核心,但首次将 美食 + 旅行的模式规模化,让观众对 综艺里的美食产生兴趣。

同期浙江卫视《爽食行天下》(2010 年开播,2012-2015 年进入黄金期)走亲民路线,华少、左岩等主持人带队探访国内城市小吃,通过 “60 秒吃小笼包”“美食知识问答等游戏环节增加趣味性,2013 年某期探访西安肉夹馍时,CSM收视达 1.2,带动当地相关店铺客流量短期增长 20%(据《西安晚报》报道)。此时的节目本质是 娱乐优先,美食为辅:镜头更关注明星 / 主持人的互动,食材多作为 道具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完成了美食综艺的市场启蒙 —— 看别人吃美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也让地方小吃走进全国视野。

探索期:人文内核的价值挖掘(2016-2020

观众对明星作秀的审美疲劳,倒逼节目从 看明星吃什么转向 看美食背后有什么2017年《锋味》第三季(原《十二道锋味》改版后更名)率先转型,据节目组当时披露,谢霆锋推掉 3 部电影邀约,深度参与内容创作:镜头从明星互动转向食材溯源,如在云南建水与村民一起采集紫陶原料,在四川自贡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冷吃兔制作,甚至为筹备 百人彝族宴与当地居民共同忙碌 3 天。节目不再设置游戏竞技环节,而是通过 料理与人的故事传递文化,最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 “2017 年度创新创优电视节目提名。

这一时期的节目形成两大真实分支:

一是美食 + 访谈的棚内综艺,以 2015 年腾讯视频开播的《拜托了冰箱》为代表。节目通过明星冰箱里的食材挖掘生活故事,如 2018 年某期何炅看到黄磊冰箱里的自制辣酱,聊起 黄磊给剧组做辣酱的幕后,既科普烹饪技巧,又展现嘉宾真实生活。据骨朵数据,《拜托了冰箱》第六季(2020 年播出)全网播放量破 15 亿,冠名费达 2.3 亿元,成为棚内美食综艺的常青树。

二是美食 + 生活的户外综艺,2017年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是典型。黄磊在蘑菇屋烹制的黄焖鸡、葱油面成为 国民美食,节目记录食材从采摘(何炅、刘宪华去田里拔萝卜)到上桌的全过程,传递 慢食生活理念。据 CSM52城数据,节目首播收视达 1.6,后续季数招商金额逐年攀升,第五季(2021年)招商总额超 5 亿元,印证 烟火气内容的市场号召力。

此外,央视《厨王争霸》(2012 年开播,2016-2020 年进入成熟期)延续竞技路线但深化文化内涵,邀请中外厨师用指定中国食材创作,如 2019 年某期用 宁夏滩羊对决,中方厨师做手抓羊肉,法方厨师结合红酒烩制,既展现烹饪技艺,又传递 食材的多元表达,节目年均收视份额稳定在 2.5% 左右,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此时的节目已实现从 娱乐产品文化载体的跨越 —— 美食不再是镜头道具,而是连接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感的纽带。

突破期:文旅与消费的生态融合(2021-2024

2021 年后,美食综艺进入 内容 + 产业的深度突破阶段,真实案例多围绕 文旅赋能消费转化展开。2021 年腾讯视频《风味人间 4・谷物星球》(陈晓卿团队制作)聚焦全球谷物食材,镜头从中国山西小米到意大利硬质小麦,既展现种植、加工的全流程,又联动京东超市推出 风味食材专区,据平台数据,节目播出期间专区销

售额破 2000 万元,山西小米销量环比增长 63%

2023 年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美食大会》更进一步,以 挖掘地方特色菜,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组织厨师深入 15 个省份的县域,如在福建莆田探访 兴化米粉制作技艺,在贵州遵义推广 酸汤鱼产业链。节目联合美团推出 美食文旅地图,用户扫码可获取菜品做法、当地餐馆推荐,据美团数据,地图上线后莆田兴化米粉相关餐馆订单量增长 35%,遵义酸汤鱼搜索量环比提升 42%

同期湖南卫视《大湾仔的夜》第二季(2023 年播出)则以 美食 + 夜市经济为切入点,陈小春、张智霖等嘉宾在广东中山经营夜市摊位,从选品(当地乳鸽、鱼丸)到定价都亲力亲为,节目不仅展现夜市烟火气,还联动当地政府推出 夜市扶持计划,带动拍摄地夜市客流量增长 50%(据《中山日报》报道)。

这一阶段的节目彻底摆脱单一娱乐属性:它们既是饮食文化传播者,也是 地方经济赋能者,更在 2025 年实现了 专业价值 - 商业价值 - 社会价值的多维统一,让观众从 看美食吃美食,再到 懂美食,形成完整的价值闭环。

2025 年美食综艺:技术驱动与产业共生下的大创新突破

2025年,美食综艺在延续 “文旅融合”“消费转化” 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技术驱动与产业共生迈进,呈现大创新方向:

一、专业竞技的硬核升级:从“舞台表演” 到 “产业破壁”

腾讯视频《一饭封神》以“百位厨师厮杀 + 故事化叙事” 重塑竞技综艺逻辑:

赛制创新:8416的高淘汰率(初赛淘汰 81%)、蒙眼切豆腐等极致技艺挑战,谢霆锋、陈晓卿等专业评审从口感、技艺、创新性多维度评分,强化节目公信力。

产业联动:节目中“光头蟹”“麻辣脑花天妇罗” 等爆款菜品带动线下餐厅点单率增长 40% 以上,黄哈儿干锅酱借此推广标准化调味方案,形成 “爆品 + 供应链” 模式。

社会价值:节目打破大众对厨师的刻板印象,展现新生代厨师(如“厦夜星厨”)与资深名厨(如 “灶台老顽童”)的技艺碰撞,推动中餐国际化讨论。

、技术应用的场景革命:从“观看体验” 到 “沉浸式参与”

中国教育电视台《冠军食堂》第三季以AI 赋能健康美食” 探索技术边界:

技术融合:引入AI营养分析屏、机械臂烹饪系统(如华侨大学 “数字厨师”),实现 “食材溯源 - 营养配比 - 智能烹饪” 全链条数字化。例如,运动员定制餐可通过AI分析体脂率、训练强度,生成个性化食谱。

内容创新:节目设置AI创意赛”,厨师需根据AI提供的食材组合(如鸡胸肉 + 藜麦 + 蓝莓)现场创作,既保留烹饪温度,又体现科技理性。

社会意义:节目带动健康饮食科普,相关话题营养师上线 #阅读量破5亿,京东平台健身食材销量增长 60%

2025 年美食综艺的创新方向深度重塑行业生态:专业竞技类以《一饭封神》“竞技 + 产业联动” 模式,推动餐饮行业从价格内卷转向 “内容种草 - 消费转化 - 标准输出” 闭环;技术驱动类像《冠军食堂》凭 AI 营养系统带动健康食材消费增长,突破传统观看场景。者共同推动美食综艺从娱乐内容,升级为链接餐饮、文旅与文化的生态平台,既强化商业变现能力,又赋予行业反内卷、助传承的社会价值。

年变迁:从娱乐工具共生生态的进化逻辑

美食类综艺的十年蜕变,本质是三次叙事逻辑的迭代,每一次都呼应着观众需求与社会价值的升级,且均有真实数据与案例支撑:

萌芽期(2012-2015):明星引流式传播。以《十二道锋味》《爽食行天下》为代表,用明星效应完成市场启蒙,核心是单向娱乐输出,据艺恩数据,2015 年美食综艺市场规模不足 5 亿元,且 80% 内容聚焦明星互动。

探索期(2016-2020):人文赋能式表达。通过《锋味》《拜托了冰箱》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核心是双向情感共鸣2020 年美食综艺市场规模突破 20 亿元,其中 人文向内容占比提升至 45%(艺恩数据)。

突破期(2021-2025):生态构建式发展生态构建式发展。以《风味人间4》《中国美食大会》《一饭封神》实现文旅、消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核心是 “多向价值共创”,据《2024 中国综艺市场报告》,2023 年美食综艺带动相关文旅、食材消费超 50 亿元,2025 年《一饭封神》等节目进一步打通 “内容 - 线下商业” 链路,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同步提升。

未来:在专业与烟火中平衡生长

根据《2024 中国综艺市场报告》及行业调研,美食类综艺正瞄准两大真实方向创新:

一是垂直领域深耕,如央视纪录频道《早餐中国》(2019年开播,已播出四季)聚焦地方早餐文化,单集 5 分钟讲述一个早餐店故事,豆瓣评分 8.9 分,带动多地早餐店成为 网红打卡点

二是技术深化体验,如2024年浙江卫视计划推出的《美食元宇宙》,拟用 VR 技术还原食材生长过程(如从稻田到米饭),让观众沉浸式感受 食物的诞生,目前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相关技术测试已通过行业验证。

结语:美食叙事的祛魅归真

从《十二道锋味》的明星环球之旅,到《风味人间》的食材溯源,再到《中国美食大会》的乡村赋能,美食类综艺的十二年变迁证明:观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明星吃得多香,而是食物里藏着的生活热气与文化根脉。当节目放下明星滤镜,转而聚焦食材从哪里来”“谁在做这道菜”“它如何带动一方经济,并打通 看、学、买、游的全链路服务时,它便完成了从 娱乐秀文化生活生态的蜕变。

这种蜕变背后,是对美食价值的认知重构—— 它不再是镜头里的道具,而是连接人与土地、人与城市、人与生活的温暖纽带。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所言:美食的终极意义,是让我们记住自己从哪里来。这或许就是美食类综艺能持续打动人心的核心密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螃蟹如何吃?双盖螃蟹是怎么回事... 螃蟹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常见的螃蟹有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
原创 1... 十月的天儿,渐渐就凉下来了。早晚出门,那股子小风一吹,忍不住就得把衣领拢紧些。树叶子开始变黄飘落,夏...
告诉王维,西出阳关全是人 大家好 这里是你喜欢的 假期人山人海“博报” 江苏无锡 到处都是“一亿人”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无锡...
“苏超”引爆南京双节文旅 5天... 财联社10月5日电,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显示,这个长假前五天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06.4万人次...
满某(男,26岁)、刘某某(女... 10月5日,北京密云警方发布通报,内容如下: 10月3日,密云分局古北口派出所接古北水镇景区工作人...
钦州市钦南区A级旅游景区和乡村... 尊敬的游客朋友: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为保障广大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钦南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和乡村旅...
双节·在岗|为家乡代言,“景区... (速新闻记者 颜靖尧)进入假期,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每天游客盈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在此,享受着美...
千架无人机点亮夜空!升级后的熙... 10月1日,历经近一年升级改造的兴宁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正式焕新开园,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游客,吸...
南宁:文明底色绘就假日好风景 国庆中秋假期,南宁市精心准备了“文旅大餐”,各景区游人如织,游客在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的同时,用实...
累计服务群众2万人次|松北区开... 为营造安全、有序、温馨的国庆和中秋假日旅游环境,松北区委社会工作部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在虎林园、太阳...
甘肃一景区被指卫生间的水有尿味... 10月3日,有网友反映,甘肃武威沙漠景区,在景区卫生间洗手,“第一下出空气,第二下之后都是出有黄又泛...
原创 潘... 独家揭秘!潘玮柏一家三口迪士尼超甜合体,低调幸福引热议! 开篇大亮点在迪士尼偶遇明星家庭啦!潘玮柏带...
住房车、听音乐、看星空,来这里... 把时间交给草坪、音乐、星光和微风,在房车里拥抱最惬意的自由生活。今日,最爱TOP.中央公园音乐嘉年华...
说到成都 不得不说说锦江 关于成都,不得不说说锦江,锦江就是老成都的一个标志。 其实,对于老成都来说,锦江就是曾经的府南河。锦...
痛心!警惕野营成“玩”命 假期野外露营 风险需警惕 近年来,露营热兴起 越来越多人在亲近自然中 放松身心、乐享生活 当前正值国...
京台心故事 | 同行北京,不只... 这次北京之行是一段充满文化探索与人际交流的难忘行程。在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学伴走访多处,但其中天坛、故...
双节游河北攻略 | 速来河头老... 国庆假期,唐山河头老街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于此,共赴一场独具特色的盛唐文化体验之...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广西假日经济消... 金秋十月,八桂大地人潮涌动,消费热潮奔涌。桂林山水间,灯影摇曳、游人如织;东兴口岸,越南咖啡飘香、跨...
“圈粉”魔都!渭南文旅宣传片亮...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与陕西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口交流协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不断深...
自然遗产探奇观:体验赤水丹霞生...   新华社贵阳10月5日电(记者骆飞)十月的赤水河谷,秋高气爽。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省赤水丹霞旅游...